【分析】对网络霸凌说不

  
我认识的一位先辈,暂且称呼她为S。S是个学生,24岁,性格开朗大方。他还是一位同性恋者。一天,S君在手机城修手机时,维修人员偷偷的将S手机里的私密信息拷贝了下来,偷偷的上传到网络。视频被播放了整整114,514遍。S君感到十分难堪,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线割分是我

网络霸凌,英文为“Cyberbullying”。是一种发生在网络上的霸凌和欺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霸凌的现象也越来越平凡。网络霸凌经常发生在社交媒体上,而受网络霸凌影响的主要群体为青少年。这些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绯闻、欺诈、性骚扰、公开他人隐私信息、歧视等等。而对于网络霸凌的定义则是重复这些行为并意图伤害他人。但是如果网络霸凌的定义真的有那么简单就好了。这里就牵扯到很多情况了。举个例子,网友在网上互相辱骂,这算不算霸凌呢?双方都有持续的对对方发表这些仇恨言论,所以两个人是在互相霸凌吗?。如果按照上面给出的定义,显然他们两个人是在互相持续的霸凌。可事实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从一篇报告中的对欺凌者与被欺凌者对调查当中找到一些规律。

研究表明,网络霸凌与现实生活中霸凌的有所不同,但大体上是一样的。社会学家对霸凌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他们把“霸凌”与“支配行为(dominance behavior)“联系起来。霸凌者试图通过言语的上打压以去获得一个对被霸凌者强势的地位。就像动物界一样,在一个狼群里,公狼们会通过各种肢体语言以确定这个族群的等级。霸凌者常把霸凌视为一个游戏,他们通过强势的对话从他人身上寻找快感。 网络霸凌的起因通常是因为某人发起了“有争议”的内容,然后引起大众挞伐。经过我的一些梳理,发现有时网络霸凌者并非完全出于恶意。有时网络霸凌是出于跟风等其他的目的。有很多人是抱着恶搞的心态,但即使是这样,网络霸凌造成的伤害已经造成了。

这里有一篇关于欧洲青少年与网络暴力的关系的研究报告,从生态理论系统的角度来分析了不同的(个人,社会,文化)层面与网络霸凌的关系。虽然欧洲的网络使用环境不能适用于全宇宙,但是可以作为一个参考。这篇报告指出:欺凌与被欺凌有很强的联系。 欺凌者中约有60%曾有过被他人欺凌。 但是,在那些在线下霸凌别人的人中,只有10%的人在网上被霸凌,而在网上欺凌其他人的人中,有18%的人曾在线下被欺凌。 因此,欺凌和被他人欺凌大多是以一个相似的模式出现的——无论是在线上或线下。 在那些没有欺凌别人的人中,曾被欺凌的情况相对较少。此外,通过控制社会人口统计学上的变量和心理学上的变量的分析表明,成为网络欺凌者也容易成为网络欺凌的受害者,反之亦然。56%的网络霸凌者承认自己曾在现实中对他人进行霸凌,55%的被网络霸凌者表示自己曾经被线下霸凌过。

该研究还指出,来自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中的人,更容易被来自经济条件状况较好的家庭中的人霸凌。来自少数族裔,残障人士与属于被歧视群体的人比较容易被霸凌。霸凌者比未进行过霸凌行为与被霸凌者对“感官刺激”的需求更高(说人话就是喜欢“找乐子”)。这些结论表明,霸凌行为,通常是发生在双方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通常霸凌者比被霸凌者的地位要高。但是,在网络上,社会地位这一因素通常是不明显的。这也许可以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面对网络霸凌的反应来解释。研究表明,来自更好的社会背景的青少年有更多的支持。并且来自更高的收入家庭的父母对网络霸凌的意识也要更高。

回到上面的那个问题,两人对骂的情况下算不算霸凌?这个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上面可以知道,网络霸凌通常发生在双方力量有差异的时候。并且霸凌者比被霸凌者有更高的“感官刺激”的需求。如果双方的感受是一样的,那么显然没有任何一方属于霸凌者/被霸凌者。那么这个判定的标准就是,双方的力量、获得的感受的不同。



网络霸凌会严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产生许多负面情绪诸如自卑、愤怒、恐惧等等。甚至可以造成他人产生自杀的念头。不过与现实生活中的霸凌行为不同的是,网络霸凌不需要考虑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影响,不需要考虑受欺凌者的直接反击,所以网络霸凌者的顾虑会更加少一些。但网络霸凌所给人带来危害一点儿也不会少。2017年,一位台湾女兽医因不堪网络霸凌的重负,无奈选择了自杀。加拿大女孩阿曼达·陶德不小心被人拍下裸照,之后不停的被骚扰。年轻的阿曼达在不堪重负下,上吊自杀。这只是一些被报道出来的,还有无数的人在看不见的地方受到网络霸凌的困扰。开头的那个故事并非虚构,只是由于安全需要,隐去和修改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XD。

面对网络霸凌,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的答案十分复杂。但是根据上面的一些发现,即使是网络霸凌,也是存在于双方的力量不对等以及感受上面。关于“力量”这个东西,很多人做不了什么。但是可以在感受方面作出改变,不要被他人在网络上的攻击行为影响了自己的心态。有人会问,这不是阿Q心理吗?不是的。阿Q面对种种的仇恨言论,选择的是心里胜利法,而不是尽量避免这种言论影响到自己的心态。






BONUS:

这篇报告还给出了文化层次对霸凌行为的影响。这篇研究发现,不同国家之间,参与网络霸凌行为的青少年大约有7%可以用文化的差异来解释。


这个不同的比例与这个国家对人人平等的概念呈负面心态、更普遍的宗教信仰、更高的犯罪率有关。

https://i.imgur.com/ChkGvn6.png

可以看到,法国(FR)对平等的负面态度要比英国(UK)低,网络霸凌的几率就要更低。土耳其(TR)信仰宗教的比例要比英国(UK)更高,网络霸凌的几率更低。土耳其(TR)的犯罪率(伤害)要比英国(UK)要低,网络霸凌的几率就要更低。


参考:
http://www.lse.ac.uk/media@lse/research/mediaWorkingPapers/pdf/WP36-FINAL.pdf
[url=http://www.lse.ac.uk/media@lse/research/mediaWorkingPapers/pdf/WP36-FINAL.pdf][/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oKjW1OIjuw
12
分享 2020-01-19

12 个评论

所以 云盘 修手机 修电脑 有风险需谨慎 

114514次观看太草
英文應該是cyberbullying 吧
另外,想要霸凌一個霸凌者是否正常心態?
英文應該是cyberbullying 吧另外,想要霸凌一個霸凌者是否正常心態?

比如说?我觉得霸凌因该是一个比较像是本能的一个东西吧。。类似想欺负小动物之类的
谁给我加的“公审大会”的标签?有意思吗👀
谁给我加的“公审大会”的标签?有意思吗👀

恶趣味管理员 过来霸凌一下你
恶趣味管理员 过来霸凌一下你

😢😢
 (链接是苹果新闻的)

好可惜。。。青春期正是十分敏感的时期,这些流言蜚语造成的伤害额外的多。。。
ZetaFC 观察
对这个老头的各种meme也算网络欺凌么?这里唯一犯罪的是偷偷拷贝他人手机的那个贱人吧,网友有多少错。https://i.kym-cdn.com/entries/icons/facebook/000/016/546/hidethepainharold.jpg
admin 公共账号
已转移水区,水区内容不会在首页出现。若您认为本次转移有误,请在本帖操作栏中选择「投诉 - 请求移出水区」;发帖投诉或直接回复管理员不会得到处理。
【理由】讨论低迷:回答与回复情况低迷,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更多讨论
已隐藏
初看不识文中意
再观已是局外人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魔怔人 碰瓷 双簧 女子高生 小字报 真诚用户 太上皇 女仆装 心靈建全 正义人士 大师 小号海 失意政客 PUA 上访 嘿阔 安全因素 必意四 东林党人 PTSD 先哭为敬 网军 自由心证 幻想朋友

状态

  • 最新活动: 2020-07-20
  • 浏览: 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