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施一公和颜宁

——转帖——
与国内的结构生物学家不同,我所知道的美国的PI几乎没有人只解结构的,更没有人不停地换不同的蛋白去解结构的,他们往往专注于一个蛋白或者同一个家族的蛋白,深入研究这些蛋白发挥功能的机理。所以,解析蛋白的结构只是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后续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对于一个被认为比较重要的蛋白,只要得到它的结构就几乎肯定可以发一篇CNS,但是后续的工作,尤其是往哪个方向去做往往挑战性很大,完全研究清楚一个蛋白可能要耗去一个人毕生的精力,需要提出各种hypothesis,且并不是每篇都可以发CNS。elife,JBC,PNAS,cell reports, JCB,JMB都是可能的。这些期刊也都很好,但是国内媒体一般只认CNS。如此一来,如果比CNS的数量,美国的很多PI都没法跟颜宁11g比的。也正是因为11g和颜宁换了很多很多蛋白(或者改改条件),才有了如此数量庞大的CNS。

接下来我讲讲解析蛋白结构的大概流程。首先是需要得到这个蛋白的cDNA序列,接着选择合适的表达系统表达蛋白,然后是长晶体(这步现在也可以没有了),拿到晶体就可以送到专门的core去解析了。后续的工作都是由专业人员帮忙做的,至少在我们这里我们是不需要关注结构是怎么算出来的。相信看到这里有些人已经明白了,对于不同的蛋白,流程基本是一样的 (1. 蛋白表达纯化;2. 准备电镜Sample; 3. 做电镜;4. 处理数据;5. 发文章),需要改的就是实验条件,当然膜蛋白会麻烦不少。据我所知(听说啊,并不是百分百确定),在颜宁和11g的组里,学生都是流水线作业的,学生只做自己那部分的工作,甚至都不用读什么文献,只要照着protocol做,不同的蛋白改改条件、不停地试就可以了,概括起来就是:费那看文献的劲干嘛?直接干不就完了?这样的好处自然是效率很高,对老板来说是好的,可对于学生而言就不那么好了。因为phd阶段重点要训练的是critical thinking,需要读很多文献,最终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independent researcher,而不是熟练的technician。虽然11g和颜宁都是在资本主义的大本营美国接受的教育,但到自己当了PI之后,还是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集中力量解结构,而不是像很多美国PI那样,让学生接受全面系统的科学训练。真正的科学家,除了发发paper,另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给人类培养新的下一代的科学家。很遗憾,在这方面,施一公和颜宁基本做到了一将功成万骨枯。

也许有人会问,美国人难道看不出来么?我的观察啊,他们还真看不出来!美国学界精英层大都出身良好,内心单纯善良,把人都往好处想,所以他们其实“傻乎乎”的,对于我们中国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许多心机完全看不透。只有中国人最懂中国人。

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11g和颜宁老师文章的title。把蛋白的名字换一换,就是另一篇文章了,想必申请经费的时候也是不需要动脑子的。也可以去NIH查一下美国做结构生物学PI的经费https://projectreporter.nih.gov/reporter.cfm,一个R01基本每年就是30万到60万美金,哪怕你是诺奖得主,不信可以把以上结构生物学诺奖得主的名字输进去看看。考虑到美国的人工成本(养一个phd平均一年要5万美金),可以负责任地说,颜宁老师和11g取胜的关键在于中国对结构生物学不计成本地投入和中国大陆廉价且吃苦耐劳的博士生。(我这里只举了R01这一个例子,但就有人跳出来认为我的意思是一个美国PI只有这一个funding、我只知道R01一个funding,以此证明我啥也不知道,目的是暗示我的回答也不可靠。各位看官自己评价吧,我想表达什么,理解力正常的人应该都知道)

无论颜宁老师还是施一公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科学家。但是,他们不是大科学家。也远没有达到国内很多根本不懂怎么评价科学工作的媒体宣传的那个高度。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为什么之前政府要给结构生物学砸那么多钱呢?因为有CNS啊!还有什么比一堆CNS更能体现中国科研实力进步的东西了么?

最后分享一个故事,我曾经问过身边的一个美国PI,为什么只盯着一个蛋白研究,解完结构再换下一个蛋白,这样不就可以有很多CNS了么?她吃惊地对我说:“还可以这样?” 看的出来,那份吃惊是发自内心的。

对于颜宁老师当选外籍院士,我不做评价。

转一个答友的评论:“我记得施一公颜宁上过央视的《大家》和《开讲啦》,其实他俩最应该上的是一部叫《大国工匠》的纪录片。论工艺,绝对冠绝地球。” 把我都给逗笑了。

施老师颜老师喜欢背靠背发文章,可惜咱们国家不能制造冷冻电镜,要不然还能背靠背地去纪录片《大国重器》里客串一把。

有人觉得我是在否认yn的贡献甚至歪曲为我认为她没有贡献,她不该当选院士。我真的没有。“科学巨匠”怎么就贬低他们了?

说羡慕嫉妒酸的,麻烦先搞清楚嫉妒产生的条件。我和11g颜宁不是做同一工作的同行,甚至都不是同一代人,不存在任何竞争关系。我有酸的理由和必要么?要酸也是酸我身边跟着大牛、早早就发CNS的同学,对吧?

其实我想说明的概括起来就是:解析蛋白结构且只解析蛋白结构,是一项复杂的简单工作,是一件体力劳动远多于脑力劳动、重复性极高且成功率不低的技术工作。既然选择了这样的工作,就不要再把自己包装成具有深邃思考的科学大家。

一句话概括施老师颜老师的 Research:基于电镜技术的热门蛋白质三维结构的解析工作。

科学大家可能会有很多CNS,但有很多CNS的,不一定就是大科学家。细分到生命科学领域,如果一个PI有很多CNS,一般都是非常非常厉害的;但如果是做结构生物学的,那就要看看再说了。

我们的媒体喜欢造神,民众乐于拜神。归根结底,还是双膝骨骼缺钙,喜欢跪地仰望强人。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小预测:对于纯做结构的来说,通货膨胀的时代快到了。以前CNS可以换来帽子、位子、票子、面子,以后的人会发现,市面上能换来的东西越来越少、越来越难了。
23
分享 2020-10-08

28 个评论

中国花人工作出基础工作,其他国家也可以使用这些成果,这个过程中也没人受到损失啊。蛋白质结构本身并不能申请专利吧?科学界也因此不愿意脱钩,因为中国还是能有所贡献的。
美国科学家"傻白甜"不是人家真傻,也不是人家就比你善良,而是人家属于资产阶级,中国这些"科学家"属于无产阶级,就像你觉得老鼠或者蟑螂吃东西的样子好猥琐啊,然而站在老鼠和蟑螂的角度就觉得--你们人类吃个东西不但要借助棒状物或者圆形物件或者带者锯齿状的物件,而且效率比我们低得不知道哪里去了。无产阶级做题家觉得资产阶级傻白甜的意思大概就是老鼠觉得人类吃饭效率特别低那个意思。美国科学家资源非常丰富,给远东无产阶级一点面包渣就足够你们感恩戴德。就像很多中国出去的女无产阶级做题家在美国的实验室里一做几十年,与老板其乐融融--因为如果在你国这些人生了孩子之后就可能直接被开除了,而美国老板居然还能容许这些人放年假或者请假去接小孩,简直是好的不行,所以什么职业发展之类的就不要计较了。你在当地根本找不到这样肯在实验室里一呆20年做基础工作的人--因为人家觉得人都是可以请假去照顾小孩啊,这跟吃饭喝水一样平常好不好。但是你让我在实验室里屁股一撅20年面朝试管背朝抽风机毫无前途的话是绝不可能的--我们是有追求的科学家,要的是10年内带起自己的团队,做出自己的课题,而不是一个混到秃顶了还是个实验狗博后。

施一公之流当然不是什么科学家,就是偷了点面包渣回来开古拉格实验室的奴隶劳动头目。我用脚都能想到这帮人会怎么压榨20年前的自己一样的无产阶级做题家。他们对待自己的徒子徒孙们可绝对不像他们自己的美国老板那样宽容--都是刨面包渣的老鼠谁对谁好啊。
看成了施一公颜射
我觉得对他本人来说没啥好评价的,毕竟解出来结构费了不少精力,而且也是对科学的贡献。就像文章中说的,真正的科学家和工匠还是有区别的,但是我觉得后者也有其必要性。

学生嘛,你以为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博士生不是处于类似的情形吗?化学的自嘲过柱子机器,生物的天天跑胶养细胞/小白鼠,和这个也没啥太大区别。

比较畸形的是唯文章论。不过这个现象到哪都有,评价符合其工作就行。比如这篇文章说的“基于电镜技术的热门蛋白质三维结构的解析工作”,很中肯,它比系统的工作差不少。问题还是技术不到位,导致这个领域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门槛降下来了相信文章的含金量(which主要是劳动力和设备)也会降下来的。

就像最近热门领域是用机器人和ai进行各种自动化实验,虽然里实用还远,但主要是成本问题。今后再发展几年相信实验室研究很可能会像大规模工业生产那样实现自动化,那会这种大量劳动的工作就会成为历史。
>>美国科学家"傻白甜"不是人家真傻,也不是人家就比你善良,而是人家属于资产阶级,中国这些"科学家"属于...

并不是所有实验室都有很丰富的资源,水文章这是学术界所有没太大追求的教授的通病。只不过美国顶尖的成果有很多,这种的成果够不上拿出来炫耀的级别而已。
>>中国花人工作出基础工作,其他国家也可以使用这些成果,这个过程中也没人受到损失啊。蛋白质结构本身并不能...


这种情况相当于有投入,但是有实际意义的产出不多
>>看成了施一公颜射

大胆!竟然漏了贯穿全文的关键词——蛋白质。
>>并不是所有实验室都有很丰富的资源,水文章这是学术界所有没太大追求的教授的通病。只不过美国顶尖的成果有...

同等级比较下来,美国的完爆你国。
>>同等级比较下来,美国的完爆你国。

是,我也是这个意思,这种级别的工作在美国没有必要拿出来宣传
>>是,我也是这个意思,这种级别的工作在美国没有必要拿出来宣传

多说一句颜宁,这人被SJW影响了之后似乎在一个你国的电视节目上说主持人撒贝宁夸她漂亮是潜意识里鄙视她的科研成就bla bla bla,无产阶级做题家自封白左学徒,把人家一句不了解她的时候的客套话当成人家大男子主义必须打倒的借口。难道她要让人家骂她是丑八怪来烘托她的成就?主持人要真的说了的话颜宁不把他告死吧。左逼屁事多,玻璃心,欺软怕硬。颜宁是沙东农村出身的,她难道不知道是她那群堕女胎杀女婴不让女人上桌的老乡文明还是撒贝宁文明?她不去为自己那些还在受苦的沙东女同胞说话,对着一个夸她漂亮的主持人火力全开,这么虚伪的样子真是让人作呕。我可以保证,如果撒贝宁直接就一拳上去给她脸上开花,她就一定只会大哭你怎么这么不文明啊欺负我一个女人呜呜呜,然后打心底里佩服主持人对于她阶级属性的准确判断,今后如果再遇上他的话就会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颜宁在你国挨了两年铁拳之后灰溜溜地滚回去继续靠小留开血汗实验室,走的时候说是你国女性科研环境太差之类的--你丫背叛美国研究机构的时候心里没有B数啊?
>>中国花人工作出基础工作,其他国家也可以使用这些成果,这个过程中也没人受到损失啊。蛋白质结构本身并不能...


那些博士生受到損失,就像文章中說的,他們沒有受到足夠的訓練,被當作勞力密集的耗材使用
我进来是准备看八卦的。结果就这个阿。。。。
>>那些博士生受到損失,就像文章中說的,他們沒有受到足夠的訓練,被當作勞力密集的耗材使用


中国博士本来就水的很。如你以为他们真想搞科研?他们是想抱生物大牛大腿,好飞黄腾达。能当施一公之类牛人的廉价劳力,已经足够他们积累升迁资本了。这才是中国人的思维方法。
>>中国博士本来就水的很。如你以为他们真想搞科研?他们是想抱生物大牛大腿,好飞黄腾达。能当施一公之类牛人...


受教了,謝謝
的確待過他們組可能比其他辛苦想做出創新成績的的容易得到職位,容易升遷
>>受教了,謝謝的確待過他們組可能比其他辛苦想做出創新成績的的容易得到職位,容易升遷


我记得有帖子提过国内生物学都是有派系的,更进一步,中科院也有派系。说实在的,科研本身就是拼人力,所以美国日本德国都是科研大国。如果中国体制没问题,以中国的人力资源,科研水平会比现在强很多,甚至可能排名第一。我个人是不相信所谓支性在科研中起作用的,我更相信是体制问题。
>>我记得有帖子提过国内生物学都是有派系的,更进一步,中科院也有派系。说实在的,科研本身就是拼人力,所以...


派閥大老可以掌握一切,可以隨意拿走下面的成果與資源這類的不是明文規定吧,是潛規則
還不是因為華人社會是差序格局人情社會,又極度服從權威
這些都是社會文化習慣吧,比較接近你說的支性,體制只是一部份
>>我记得有帖子提过国内生物学都是有派系的,更进一步,中科院也有派系。说实在的,科研本身就是拼人力,所以...

中国人力资源根本就不行--东雅洼地自古以来人贱器贵,而西方文明中心包括日本在内自古以来人贵器贱。只有人贵的地方人力资源才有用。东雅洼地不管什么时候都只能山寨瓦房店古拉格劳动而已。
 你说的这个其实很早就注意到了,现在也是国内的大趋势。是的,目前中国的论文体量几乎快世界第一了,但是大部分工作都是这样的模式发出的,材料-表征结构-臆想性能,打完一炮立马换下一个地方。纯粹在给别人验证理论或者填充数据库。即使是这样毫无意义和兴趣的东西,在国内的竞争依旧是激烈异常。11G之类的靠着大量的CNS完成原始积累获得了学术地位,逐渐垄断了国内的学术资源,比如冷冻电镜,同步辐射大科学装置的使用权。他们自己制造门槛,你的文章没有这些表征上不了高水平,没有高水平论文就用不了这些资源。所以国内的研究者迅速分化,互相内卷。就我看来,中国的学术圈基本玩完了,因为这已经叛离了学术的本质了。
annoymouse 黑名单 回复 nmff
>>中国人力资源根本就不行--东雅洼地自古以来人贱器贵,而西方文明中心包括日本在内自古以来人贵器贱。只有...

中国人不差,中国的制度最垃圾,它服从统治者的私欲。提前扼杀掉威胁自己的苗头,任用奸佞和太监。
nmff 回复 annoymouse 黑名单
>>中国人不差,中国的制度最垃圾,它服从统治者的私欲。提前扼杀掉威胁自己的苗头,任用奸佞和太监。

N多中国人都这么说,ok你人不差制度差,那你们倒是推翻这个制度啊。然后就没人了。千年酱缸越来越烂。大清国人人有病,承认就好了。
annoymouse 黑名单 回复 nmff
>>N多中国人都这么说,ok你人不差制度差,那你们倒是推翻这个制度啊。然后就没人了。千年酱缸越来越烂。大...
中国人被国际势力做局了,先用孙中山引俄寇入国,周恩来为校长开办黄埔军校,蒋介石反共又让日本人全面入侵,日本人投降杜鲁门放弃对中国援助。国民革命军早就千疮百孔。
nmff 回复 annoymouse 黑名单
>>中国人被国际势力做局了,先用孙中山引俄寇入国,周恩来为校长开办黄埔军校,蒋介石反共又让日本人全面入侵...

都是人家的错,就不是自己的错。反美反日反英敢情都不是中国人自己做的,迎接苏联都不是自己的选择。好吧,苏联不行日本不行美国不行。现在就是黑人不行AOC不行川普也不行。服了。
韭菜打卤面 新注册用户 (待解除) 回复 nmff
>>多说一句颜宁,这人被SJW影响了之后似乎在一个你国的电视节目上说主持人撒贝宁夸她漂亮是潜意识里鄙视她...


看出了相声的感觉
nmff 回复 韭菜打卤面 新注册用户 (待解除)
>>看出了相声的感觉

我觉得颜宁同学有很明显的表演性人格
这些都是很会表演的“表演型”科学家。
和富士康代工苹果产品一样啊。劳动力便宜,做体力劳动。
对她们了解的太少,对你也是根本不了解,我先要去查一下相关的人物和专业知识。

维基百科内容:
颜宁(英文名:NiengYan 或 Yan N)的导师是施一公,中国结构生物学家,至今已在《自然》、《科学》和《细胞》等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主要科研成果有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原理等。

搜索人物时,也看到两篇关于颜宁与施一公的八卦。

查询了“蛋白质结构解析”,虽然有很多工具、设备、仪器辅助,但是就像我们程序员,给你一个java语言,你就能写出一个google吗。版主说蛋白质的结构解析是重复性的工作,那为什么国内关于生物结构的研究人员还是非常少,按照惯例来说,我们国家是最擅长重复性工作的。

颜宁的其他文章摘要,第一篇文章是2012年发表在nature上的关于某个蛋白质的结构,我去TMD,好像发表的大部分文章都是描述structure的,算了,跨行真看不懂了。

我个人觉得如果颜宁不优秀,我相信美国人也不会那么蠢得。因为美国曾经发表过文章赞誉过颜宁。
zhangsange 新注册用户
转贴一篇文章,揭露颜宁的欺世盗名

我叫阎润涛,实名揭发颜宁博士论文撒谎行为与欺骗科学界的手法。证据如下:

1.四构象图愚弄科学界

她的论文(2014年,Nature 510:121)中描述的“四个构象结构”无法证明她的主要科学贡献–葡萄糖转运蛋白工作模型。当转运蛋白(也称为载体)开口朝里、并有葡萄糖分子在载体内的构象,颜宁博士认为这是葡萄糖分子从载体里边(=细胞内部)进入转运蛋白的证据。事实上,在结晶过程中葡萄糖可以从载体外边转运到里边,这是转运蛋白之所以被称为转运蛋白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在试验中使用放射性标记底物(葡萄糖)的原因(RT Yan / PC Maloney,1993 Cell75:37;1995 PNAS 92:5973)。

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载体的工作原理,由此揭开颜宁的骗局:如果我给一个小孩子展示一张轮渡的照片:在河的北岸一条船上站着一个人,我向他解释这是该人在北岸登上船的证据,这孩子就会质疑此证据无效!因为该人也许刚从南岸过来到北岸还没下船。

这是颜宁的逻辑思维水平?还是故意欺骗?她应该知道,她的“四个构象结构”不能证明转运蛋白的工作模型。她怎么知道葡萄糖是从载体里边进入载体的,还是从载体外边转运到里边的?如果葡萄糖没有放射性或荧光标记,她就无法区分。

2.论文内容欺骗读者

即使她2014年论文中的“四个构象结构”可以证明它是转运蛋白的工作模型(事实上证明不了),她也没有找到这四个结构。根据颜宁在论文里的说法:一个完整的转运循环需要四个结构图,一个不能少。但是,她的大肠杆菌木糖转运蛋白(质子氢共转运蛋白,即symporter)只有两个晶体结构,而人体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单转运蛋白,即uniporter)只有一个晶体结构。她把大肠杆菌的木糖转运蛋白与人体葡萄糖转运蛋白嫁接拼图在一起,她也只得到了三个结构图。她从图5得出“ 人体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工作模型”(粗体字)的结论,其结论是基于“假设会发生”(predicted)图5下面的详解(小字)。换句话说,结论应该是:“假设的Glut1工作模型”,而不是实际的“ Glut1工作模型”,这种偷梁换柱手法本质上是欺骗。

她在论文中指出:缺乏“四个构象结构”的其中一个构象,就无法提出其工作模型。她在论文里可是承认了两点的:(1)“木糖转运蛋白(symporter)的构象从开口朝内转换为开口朝外的证据还没有”;(2)转运蛋白开口朝外的结构还没得到(2014,Nature)。所以,她无法得出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工作模型。

3.颜宁博士未给出“已发表生化数据”的来源

由于她没有获得四个晶体结构,把大肠杆菌的木糖转运蛋白与人体葡萄糖转运蛋白嫁接拼图,还是拼不全,无法仅基于三个结构来建立工作模型,因此她试图在论文讨论部分补充“证据”,她说:“基于我们的结构分析和发表过的生化数据,我们提出人体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工作模型”(2014 Nature,P124)。如果她认为由于生化数据是在她自己的实验室得到的而无需提供参考文献,那她在图5中说“假设会发生 Predicted”就推翻了她自己发表过的生化数据(事实上,她没发表过转运蛋白开口从朝里转换到朝外的生化数据。这是她自己在论文里承认了的(见上面的2)。

不管是谁做的,事实是,我们(RT Yan/PC Maloney)创建的半胱氨酸扫描方法是唯一的生物化学方法以确定载体/转运蛋白工作模型。

4. 2015年发表在《自然》的论文继续撒谎

Nieng Yan博士在2015年 Nature(350:2395)中继续玩弄读者:葡萄糖转运蛋白开口朝里、构象里有葡萄糖分子便是葡萄糖分子从细胞内部进入的证据;开口朝外时的构象里的葡萄糖分子是葡萄糖分子从细胞外部进入的证据。她是搞转运蛋白的,应该清楚在结晶过程中,葡萄糖是可以被转运的。回想一下我之前的轮渡示例,如果没有船票(就像没放射性标记的道理一样),您如何知道该人是从河的北岸登船还是从南岸转运过来还没下船?这是用骗术发表科学论文,令科学蒙羞。是的,如果无法通过标记葡萄糖做此试验,那就表明靠此结构图无法证明转运蛋白的工作模型,需要用其它方法。

最后,作为参考,我列出了转运蛋白领域的权威对Yan&Maloney的膜载体“转运通用模型”的评价:

华盛顿大学教授Mike Muecklerz,首先发现了葡萄糖转运蛋白具有12个跨膜螺旋(发表于1985年《科学》杂志):

“RT Yan/PC Maloney的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无懈可击的证据链,证明了单纯基于动力学转运数据得出的促进扩散转运的通用模型。” 1997 JBC 272: 30141

英文原文:“Their data provides compelling physical evidence for a general model of facilitative membrane transport derived solely on the basis of kinetic transport data.”(physical evidence 是法律用语,即完整的证据链)

“这种转运蛋白的通用模型是数十年前纯粹基于动力学分析提出的,直到现在,分子生物学方法才为这一基本假设提供了直接的实验支持。” 1999 JBC 274: 10923

英文原文:“This general model for membrane transport was proposed decades ago based purely on kinetic analyses, and it is only now that molecular biological approaches are providing more direct experimental support for this fundamental hypothesis.”

被引用了2028次的综述给出的评论:

“该家族中最具特色的成员是大肠杆菌的UhpT和GlpT,已经提出了详细的拓扑模型(29,90,91)。”#90和#91是RT Yan&PC Maloney《细胞》和《PNAS》论文。SS. Pao,Ian T. Paulsen† and MH. Saier*《促进扩散大家族》Major Farcilitated Difussion(1998)62(1):1–34
(拓扑模型,亦即动态模型、工作模型)

后记:
那颜宁可以这么嫁接吗?理论上讲,在过去的30多亿年里,载体的保守性可以与DNA的结构保守性类比。DNA双螺旋结构,是不论什么物种的。同理,载体的工作模型,应该也是不分物种的。这是她能把大肠杆菌的木糖载体(而且是木糖与质子氢必须同时转运)与人体葡萄糖载体(不能与质子氢同时转运)嫁接在一起的原理。

然而,嫁接拼图需要符合逻辑。比如:人在河的南岸上船,在河的北岸下船;找不到人在北岸上船回到南岸的照片,可以用猴子在北岸上船,在南岸下船代替,四张照片拼图出轮渡是怎么完成循环往复的。但颜宁的嫁接拼图是:猴子在南岸上木船,到了北岸下船的是人而且是水泥船,她就说人从南岸到了北岸(大变活人);猴子在北岸上木船,但南岸既没人也没猴子下船。关键是:即使这样的拼图合理,她也没拼全!

如上面载体领域权威所说:我们发表的大肠杆菌葡萄糖载体工作模型就是所有载体的工作模型,“转运通用模型”。就好比当初DNA双螺旋结构出来后,不能有人提出“我搞的是人体DNA双螺旋结构,你发表的是大肠杆菌双螺旋结构”而忽略前人的成果是开创性的,除非你人体DNA是三螺旋结构!否则,用什么材料没差别。

同理,颜宁的大肠杆菌木糖载体与人体葡萄糖载体嫁接后得到的载体工作模型跟我们证明了的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她可以说她发现了新的模型。就类似于发现了人体DNA不是双螺旋结构,而是三螺旋结构一样是新发现。

她没证据否认所有科学家们的共识:所有的载体,不论是大肠杆菌的,还是老鼠的,芝麻的,香蕉的,胡萝卜的,马的,人的,全部都是同样的工作模型。这是她嫁接拼图的理论基础。就好比没人否认任何物种的DNA都是双螺旋结构,除非拿出证据。

(希望大家转贴、发送给国内的大学、科学家、科技部领导等。谢谢!)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状态

  • 最新活动: 2022-07-16
  • 浏览: 17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