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维基,发现孙文确实是伟人
最近重温孙文的维基百科,再结合当下的中国现状,真的感觉孙不愧为革命的先行者:
1、觉悟的早
上书给李鸿章不成,几年后直接拉队伍干革命。一言不合就上武力,而且上就上正规军跟清廷干正面(虽然前期是乌合之众),但是论勇气真是比现在中国的愚民不知强到哪里去了。既不是扭扭捏捏搞改良,也不是猥琐玩暗杀,而是坚定地走正规军路线。
2、觉悟的久
从第一次广州起义到北伐战争前夜,孙文提着脑袋干了几十年革命,经历了多次险境(比如伦敦蒙难,陈炯明叛变)从不退缩也从不放弃,这才是真正的百折不挠的英雄人物。
3、拥有斗争策略
比如拉取其他大国(先日本,后苏联)的支持,比如能跟其他革命派别的人合流(如黄兴、宋教仁),再比如争取会党的支持(如洪门),争取海外侨胞的支持…可以说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进步力量来干革命。也比现在海外民运分子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清末还能出一个孙文,现在却连一个类似的人物都没有,可悲可叹
1、觉悟的早
上书给李鸿章不成,几年后直接拉队伍干革命。一言不合就上武力,而且上就上正规军跟清廷干正面(虽然前期是乌合之众),但是论勇气真是比现在中国的愚民不知强到哪里去了。既不是扭扭捏捏搞改良,也不是猥琐玩暗杀,而是坚定地走正规军路线。
2、觉悟的久
从第一次广州起义到北伐战争前夜,孙文提着脑袋干了几十年革命,经历了多次险境(比如伦敦蒙难,陈炯明叛变)从不退缩也从不放弃,这才是真正的百折不挠的英雄人物。
3、拥有斗争策略
比如拉取其他大国(先日本,后苏联)的支持,比如能跟其他革命派别的人合流(如黄兴、宋教仁),再比如争取会党的支持(如洪门),争取海外侨胞的支持…可以说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进步力量来干革命。也比现在海外民运分子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清末还能出一个孙文,现在却连一个类似的人物都没有,可悲可叹
59 个评论
完全不是一回事
首先清王朝在1840年就腐烂了,内部起义不断,统治力下降,军事也不行了。
清朝实际终结者是袁世凯,而不是孙文。
如果袁不称帝,在历史地位是绝对要高于孙文的。
孙文开始是反满人驱逐异族,恢复中华。后来也改口,说五族共和。
孙文实际上没有太多斗争经验,哪怕现在出了类似的人。
在国内铁定被抓,在墙外也只能打嘴炮。时代变了,现在共产党比晚清牢固得多。
首先清王朝在1840年就腐烂了,内部起义不断,统治力下降,军事也不行了。
清朝实际终结者是袁世凯,而不是孙文。
如果袁不称帝,在历史地位是绝对要高于孙文的。
孙文开始是反满人驱逐异族,恢复中华。后来也改口,说五族共和。
孙文实际上没有太多斗争经验,哪怕现在出了类似的人。
在国内铁定被抓,在墙外也只能打嘴炮。时代变了,现在共产党比晚清牢固得多。
经过内战,大跃进,文革,仅剩的那部分抗争者和革命者,大都已被杀死,没有留下后代,抗争基因没有传下来。

民初三巨頭
孫文 黃興 宋教仁
孫是宣傳和組織,
黃是軍事,
宋是政務。
三人須戮力同心,方可復興漢室,再造中華。
可惜黃宋二人早逝,
孫文失去左膀右臂,
晚年急於一時,
連俄容匪鑄下大錯。
至於蔣介石軍事能力就太拉了,
奈何黃興大元帥英年早逝,
苟黃興坐鎮中央指揮剿匪,
焉得使共匪席捲天下。
嗚呼! 嗚呼!
孫文 黃興 宋教仁
孫是宣傳和組織,
黃是軍事,
宋是政務。
三人須戮力同心,方可復興漢室,再造中華。
可惜黃宋二人早逝,
孫文失去左膀右臂,
晚年急於一時,
連俄容匪鑄下大錯。
至於蔣介石軍事能力就太拉了,
奈何黃興大元帥英年早逝,
苟黃興坐鎮中央指揮剿匪,
焉得使共匪席捲天下。
嗚呼! 嗚呼!
>>民初三巨頭孫文 黃興 宋教仁孫是宣傳和組織,黃是軍事,宋是政務。三人須戮力同心,方可復興漢室,再造中...
你这就是“品葱极端历史学”毕业的典型,蒋委员长和汪主席在当年面临的基本上可以说一个死局,蒋委员长和汪主席的实力在二战那个特殊的时空背景下并不属于世界第一梯队的决定性力量,最多也就算个第3至第5梯队的决定性力量,蒋委员长和汪主席当年能做的事有限。
给你们这些“品葱极端历史学”毕业的做道题你们就明白当时的时空背景下蒋、汪二人所面临的死局
(单选题)
A:我是苏联斯大林,因为中国孙文黄兴宋教仁,所以我苏联斯大林决定不出兵满洲
B:我是苏联斯大林,因为中国孙文黄兴宋教仁,所以我苏联斯大林决定要出兵满洲
C:我是苏联斯大林,因为中国蒋介石汪精卫,所以我苏联斯大林决定不出兵满洲
D:我是苏联斯大林,因为中国蒋介石汪精卫,所以我苏联斯大林决定要出兵满洲
E:我是苏联斯大林,操你妈中国孙文黄兴宋教仁是谁啊?所以我苏联斯大林决定不出兵满洲
F:我是苏联斯大林,操你妈中国孙文黄兴宋教仁是谁啊?所以我苏联斯大林决定要出兵满洲
G:我是苏联斯大林,操你妈中国蒋介石汪精卫是谁啊?所以我苏联斯大林决定不出兵满洲
H:我是苏联斯大林,操你妈中国蒋介石汪精卫是谁啊?所以我苏联斯大林决定要出兵满洲
只有“品葱极端历史学”毕业的不想讨论真正的历史,他们也不关心当年的时空背景。
“品葱极端历史学”毕业的他们妄想中是要蒋委员长和汪主席在当年的时空背景之下变身第五代超级赛亚人,然后力挽狂澜。
(这个时候就会有人问为什么是第五代超级赛亚人,超级赛亚人不是只有三代吗?对问这个问题的人我想说你多久没看鸟山明老师的龙珠续作了。但是对于那些妄想蒋委员长和汪主席在当年二战特殊的时空背景下变身第五代超级赛亚人力挽狂澜拯救苍生的人,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孙文明明就有皇帝梦, 做大总统
此人人品极差极败坏心狠手辣, 所以能留名支那历史
此人人品极差极败坏心狠手辣, 所以能留名支那历史
有勇氣有堅持有什麼用,按照這說法毛澤東希特勒也有勇氣有堅持呢。現在大學圖書館員哪有覺悟幹革命?考個大學沒考上就退縮放棄哭爹喊娘跳樓自殺了吧
但有勇氣又怎麼樣?思想呢理論呢?
但有勇氣又怎麼樣?思想呢理論呢?
其实北洋政府时代真的搞得还不错 孙为了他的大总统梦不惜联苏容共搞北伐
>>你这就是“品葱极端历史学”毕业的典型,蒋委员长和汪主席在当年面临的基本上可以说一个死局,蒋委员长和汪...
蔣最大的錯誤就是讓主力與共匪在關外決戰。
應該把舊滿州國領土放給斯大林和毛匪澤東,
不往關東派遣陸軍,只派空軍定期轟炸工業設施。
重兵屯駐長城防線,長城防線全面要塞化。
用三年時間集中力量清剿中原匪軍,務使華北華中片匪不留,
再用三年時間,恢復社會生產力,穩定金融秩序。
待時機成熟,再令孫立人將軍出關和共匪決戰。
我就不信不能殺豬拔毛。

监控安排上 。网格员安排上。而且孙文是明确有境外势力支持的。 这段历史估计暂时看不到。。
现在很明显境外势力并不想让中国重走孙文路线。。 至于未来在哪 我也看不懂 但是这么说吧境外势力对中国的影响甚至可以过半。。境外势力在中国未来走向上。甚至有50%投票权。。
现在很明显境外势力并不想让中国重走孙文路线。。 至于未来在哪 我也看不懂 但是这么说吧境外势力对中国的影响甚至可以过半。。境外势力在中国未来走向上。甚至有50%投票权。。
孙大炮最大的本事就是放嘴炮,孙大炮这个名号就是这么来的。
论真本事,还真不如黄兴宋教仁。
而且很多人认为宋教仁就是孙大炮派人杀的。
论真本事,还真不如黄兴宋教仁。
而且很多人认为宋教仁就是孙大炮派人杀的。
要素过多
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孙大炮满脑子帝王思想,恰逢乱世,如此而已
>>其实北洋政府时代真的搞得还不错 孙为了他的大总统梦不惜联苏容共搞北伐
基礎的政府架構和法律框架不錯,是正常民主國家的架構
但執行有點差,可能是官員和民眾水平問題
另外現實政治是延續清末以來的地方割據,所以政令達不到地方,地方上一切事情由軍閥決定
>>民初三巨頭孫文 黃興 宋教仁孫是宣傳和組織,黃是軍事,宋是政務。三人須戮力同心,方可復興漢室,再造中...
蔣介石軍事能力絕對首屈一指
他是剛愎自用政治人物,政治溝通能力缺乏的角色,但北伐抗日全部他打贏的。
他是沒辦法說服美國馬歇爾,最後共產黨在俄共扶植下坐大,這也是孫文的鍋,全中國來揹。
>>蔣最大的錯誤就是讓主力與共匪在關外決戰。應該把舊滿州國領土放給斯大林和毛匪澤東,不往關東派遣陸軍,只...
蔣就是以為佔據點就能控制面,結果毛匪搞一個地方包圍中央,剛打完日本人,國軍根本沒辦法集結足夠的軍力去顧點啊。
毛澤東利用日本侵華八年發展的地下勢力,最後一舉篡奪政權,對內宣揚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我打的是蔣匪,對外欺騙美國人,這是民主革命。
最後你國建立,我國退守台灣。
>>经过内战,大跃进,文革,仅剩的那部分抗争者和革命者,大都已被杀死,没有留下后代,抗争基因没有传下来。...
说没留下抗争基因太绝对,应该是类似满清,死的人太多,抗争不得不转入地下以保留火种,进入漫长的低谷。
>>有可能 宋要实行内阁制 认为总统不靠谱 孙要做大总统
主要是宋教仁尊重體制,他不想搞掉袁世凱,甚至兩人互鬥中產生一種為國的感情,袁世凱其實本身真的也沒那麼壞,決定用宋教仁,不想跟革命反動派繼續鬧僵下去。
結果,宋就死了。然後孫文就發動說,是袁殺的,小時候我讀中華民國國立編譯館版本的教科書,一直懷疑想不通,甚至請教老師,老師也說不明白,幹嘛要用他又要殺他,這樣不是故意演一個天下大壞蛋?
這其實就是國民黨神話孫文的手段。
樓主文章也是被神話欺騙了,孫文是一個假人,你們共產黨捧了毛鄧,國民黨就是神話孫蔣。
長大之後才知道,宋教仁中槍回府等死無救之前,寫下遺書,對象是袁世凱,將一生的志業託付給袁,我就問您,他心中認為是誰殺他!????????
说的真好
的确是伟人, 反贼们不能因为他联俄容共那点瑕疵就否定所有成绩
作为正常的政治家, 说漂亮话赢得支持争取利益是可以理解的(如同那些一代一路国家对中国的态度), 他如果多活两年大概就会对共产党改变看法(如他过去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一样)
颠覆政权的现实考虑, 孙中山的解释权是瓦解共产党民族主义叙事的必要资源, 不能拱手送人
作为正常的政治家, 说漂亮话赢得支持争取利益是可以理解的(如同那些一代一路国家对中国的态度), 他如果多活两年大概就会对共产党改变看法(如他过去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一样)
颠覆政权的现实考虑, 孙中山的解释权是瓦解共产党民族主义叙事的必要资源, 不能拱手送人
本文是正體中文,台灣人寫的,我轉為簡體方便您閱讀:
在国民党版的历史教科书中,论述袁世凯主谋暗杀宋教仁的最主要理论基础,就是指称由同盟会改组而成的国民党,赢得了第一届正式国会大选。素孚人望又主张内阁制的宋教仁将可望出任第一任内阁总理,因而招惹有心大位的袁世凯指使手下赵秉钧设局暗杀。但是事实上这个说法实在完全站不住脚,纯粹是玩弄文字游戏而已。但是这区区的文字游戏却在半个世纪里骗倒了很多人。一但我们仔细审视中华民国第一届正式国会组成席次,国民党御用历史学家的文字把戏就会现出原形。你绝对会惊讶于扭曲历史是如此的简单。
上面这张图是个人自制的中华民国第一届正式国会当选席次分布图,而且大概是有史以来的第一张。相信大家都可以一目了然的发现,国民党在参议院与众议院事实上都没有过半。整个国会被三大势力瓜分,一个是由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注一)合并而成的国民党,另一个是由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三党合而为一的进步党。而最有趣的就是第三股势力,长期以来一直被模糊地称为「其它党派」,或甚至略而不提。而国民党也因此长期在历史教科书中自称其赢得第一届正式国会大选,为国会第一大党。但是事实上是如此吗?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文字游戏,因为国民党是国会第一大党没有错,但是就像过去台湾的民主进步党是国会的第一大党,但是却不是国会的多数派一样。在上面这张大饼图中,所有非国民党的席次,其实都较支持袁世凯。袁世凯实质握有国会的半数席次以上,这也是为什么袁世凯后来顺利成为法理上第一届正式大总统的原因。
在国民党掌握的所有历史读物中,分为两派方法来扭曲这个选举结果。因为国民党御用的历史学家,欺侮的就是一般人不会同时拥有不同立场的中国近代史书籍来交相阅读对照。而且过去学校教育一直采用一纲一本的方式,只教学生背标准答案,不怕有人会提出质疑。第一种扭曲的方法就是部编本教科书的说法,只谈国民党与袁世凯的北洋派议员,抹去进步党的存在。事实上在大饼图中,所谓的「其它党派」多数就是北洋系统派出参选的议员。于是对比国民党的国会席次与袁世凯派的国会席次,就可以据此宣称国民党赢得国会大选。第二种扭曲方式,是高等教育的指定历史书籍。由于进步党的实质党魁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梁启超,实在无法在历史进程中不去谈到这个人。于是在历史教科书中就只讲国民党与进步党之间的竞争,模糊「其它党派」其实多数是北洋派议员的事实。这样国民党与进步党单独相比之下,国民党亦为国会第一大党。
但是有些史书还是不小心露了口风(注二),让我们知道在民国初年,政治上同时存在的三大势力。这就是国民党、袁世凯的北洋系,还有多数立宪派与部份同盟会成员所组成的进步党。这三股势力瓜分了国会的多数席次。而偏偏以立宪派为主要成员的进步党与国民党势如水火,在国会里事事抵制国民党与支持袁世凯,让袁世凯握有实质的国会过半席次。第一种扭曲历史的方式,抹去进步党的存在,其实就等于否定了当时除了国民党之外,还有其它的改革势力存在,这实在是无比的荒谬。第二种扭曲的方式更为可笑。通篇只谈国民党与进步党的恩怨,绝口不提北洋派议员的存在,彷佛有心大位的袁世凯会笨到不会派人参选国会议员,以争取国会席次一样。别说袁世凯如此工于心计的人物,就是一般人也不会如此愚蠢。每每被归为「其它党派」的国会席次多数就是北洋派的议员,特别是大选后,袁世凯更在各地拢络少数无党无派的议员,并且获得极大的成效,国会非属国民党或进步党的议员中,十之八九全是袁世凯的人马。
进步党是在国会大选后才出现,虽然以黎元洪为理事长,但是实质的党魁是当时社会声望极高的梁启超。虽然中国近代史都避而不谈立宪派领袖梁启超与革命党孙中山的恩怨,但是从梁启超的许多手稿文章都可以发现梁启超是如何的痛恨革命党,特别是孙中山。梁启超就曾经斩钉截铁地表示「为今要以祸国最烈的暴乱派(国民党)为敌,而以腐败社会为第二敌(袁世凯的北洋派)」(注三)。历史资料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忽略立宪派其实在清末是远比革命党人势力更大的松散组织。除了因为维新运动失败流亡海外的康有为与梁启超外,在当时清末政府被迫准备立宪时,成立了各省的咨议局,以商讨立宪新政。当时各地清流与有名望的改革派人士纷纷出任咨议局委员,并且力主君主立宪。这些立宪派组成的咨议局在武昌起事后,纷纷扮演了临时政府或临时国会的角色,以响应起事并稳定各省政局,在推倒清政府的功劳上并不小于武昌起事的直接武力对抗,也因此许多立宪派的要角拥有极高的社会声望(注四)。
从进步党实质党魁梁启超要以「祸国最烈」的暴乱派国民党为第一敌,就可以知道进步党的立场。特别是进步党的组成,除了由梁启起自属的民主党外,还有之前我们就讲过与孙中山有极大恩怨的章太炎。章太炎所领导的光复会在武昌起事成功后,就拒绝再加入改组成政党的同盟会。并先与立宪派组成共和党,后来虽然章太炎与所属的光复会旧部自己独立出来再组成统一党。但是两党一直维持友好关系。章太炎的统一党处处攻击孙中山的主张,立场与立宪派的共和党几乎相同,并与袁世凯交好。在袁世凯尚为临时大总统时,其实对孙中山与同盟会礼遇甚佳,并组成以同盟会为主的临时内阁。只是大选后,三股势力均未过半。而袁世凯与甫由日本返国的梁启超达成合作共识。由梁启超出面整合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与一些较小的政团组织组成了进步党,并且支持袁世凯。而袁世凯也许诺与进步党共组内阁。因此我们知道宋教仁遇刺当时,虽然国会尚未正式召开,但是袁世凯早就知道他的总统大位胜券成握。
因此在「上海火车站暗夜杀人事件」中,袁世凯实在没有杀人的动机。一直以来指控袁世凯为了总统大位而暗杀宋教仁的指控只是建筑虚假的谎言与文字游戏上,在我们认真审视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结果与相关史料后,就能轻易的戳破这个讲了半个多世纪的谎言。(未完待续)
(注一:民国肇建,各政党林立,统一共和党、共和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党四个政党虽然名称相近,但均是不同的政党。统一共和党成员出自革命时期的同盟会,在同盟会分裂瓦解后自成一系进行革命运动,在武昌起事后组成统一共和党,后来由宋教仁斡旋与政党化后的同盟会合组国民党,这也是同盟会改名为国民党的主因。共和统一党则由孙洪伊所创建,孙洪伊早年曾为袁世凯慕僚,在袁世凯未进行帝制时为袁世凯的支持者,后来共和统一党与梁启超合组民主党,最后一起并入进步党。)
(注二:郭廷以着「中国近代史纲」第12章,第一节,431页后半「…在袁或北洋派与国民党的对峙中,进步党成为第三种势力。」这段话无疑指出民国初年政治上的三大派系。)
在宋教仁遇刺身亡后,原本早已经远离国民党决策中心并远渡日本的孙中山,果然马上回国,并再次于历史舞台上闪亮登场。孙中山一回到中国,除了还是搞发电报通电全国那套,表明一定要缉拿凶手绳之以法外,最令国民党内部感到不安的是孙中山又再一次鼓吹全面武力对抗,并且纠集兴中会旧部,开始筹购军火。而事实上这也不是武昌起事成功后,孙中山第一次主张武力对抗了。在孙中山被赶下临时大总统一职后,孙中山当时眼见大势已去,就已经力主武力对抗袁世凯政府。当时甚至连第一次国会大选都还尚未开始举办,孙中山就准备毁弃共和,并积极联络昔日支持他推动起事的日本右翼团体,准备进行全面武装叛乱。这样的图谋不止国民党内的华兴会系统里人尽皆知,甚至连当时的共和党人都指证孙中山赴日,就是打算连络日本右翼团体筹购军火,图谋颠覆共和(注一)。
孙中山第一次主张武力对抗之所以没能成功,舆论的不支持与国民党内部华兴会系统的反对是其关键。社会上普遍认为共和肇建不易,未来的发展如何尚未可知,一但打破和平之局,国势恐将糜烂不可收拾。加上当时的武昌起事虽然是由文学社与共进会所属的革命党人所发动,但是随后的各省独立,靠的大都是属立宪派的开明之士来主掌大局(注二),社会上的知识分子普遍认为共和肇建是全体之功,由同盟会改组而来的国民党却老是自居为共和元勋,已经令人不满,只因大位不可得而走向武装对抗,实在是以一己之私祸国的恶劣行径,社会观感极差,更无支持的可能。而国民党中的华兴会系统人士,亦公开反对孙中山的主张,特别是醉心于内阁制的宋教仁更是主张积极投入第一届的国会大选,以争取国会席次多数的民主方式制衡袁世凯。两方路线与立场的不合,亦为后来孙中山权力被华兴会架空,成了空衔的理事长,实权尽在素有人望的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手中。
孙中山第一次主张武力叛乱失败,加上随后成为全国铁路总督办一职后,乘火车至全中国考查,屡传出私德上的新闻(注三)。不止令国民党内许多同志愤忿不平,更成为当时国民党的政敌们攻击的口实(注四)。孙中山最后只能以考查日本铁路发展为借口,选择东渡到日本寻求再起之机。但是宋教仁的遇刺不止让孙中山可以回国争夺国民党未来路线的主导权,更成为孙中山千载万逢的再起之机。而孙中山一回国就立即主张全面武力对抗,让国民党内的华兴会系统极为惊惧,并期期以为不可。因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以宋教仁遇刺而起兵只不过是个借口。当时国民党内的华兴会系统对于到底是谁刺杀了宋教仁并没有定论,黄兴一派认为不宜骤下定论,同时也认为袁世凯还是有嫌疑的。但是与宋教仁交好的一派则认为孙中山涉有重嫌。其中宋教仁的亲密革命伙伴、后来成为宋教仁贴身秘书的日籍人士北一辉更直言指控宋教仁遇刺一案,孙中山一党绝对脱不了关系。
北一辉,日本人,生于1883年,是日本现代化时期中,极右派国家主义思想的推手,一生醉心于革命,亦丧命于革命之中。不止参加中国与日本的革命运动,更矢志改造当时的日本社会。著作「日本改造法案大纲」成为日本极右派法西斯主义份子的重要启蒙,并为日后日本走向军国主义路线的滥殇(注五)。由于当时孙中山一党的革命路线首要是争取日本的支持,更许以日后让日本「领有蒙满」,因为获得日本极右派份子的大力支持。其中所谓的「大陆野心派」更成为支助孙中山最重要的力量,同盟会的成立亦起源于日本极右翼团体「黑龙会」的积极整合。所谓的「大陆野心派」就是主张日本如果要寻求未来的发展,就势必要积极参与中原大陆的事务,并利用军事、经济、政治的力量在大陆事务上取得一定的主导控制权。其中承诺在革命后组成亲日政权并将蒙古、满洲主权交予日本的孙中山就在日本朝野极右派份子的大力支持下,顺利整合同盟会并出任第一任的领导人。
由于同盟会与日本右派势力千丝万缕的关系,同盟会历次发动的武装起事或政治活动都可见大量日本人参与,或给予情报帮助、经济支持、武装训练、军械筹购、战术指导,甚至最后亲身参与起事作战最后战死,可说没有这些日本人的支持,同盟会可能无力发动历次的武装起事(注六)。当然这些醉心于中国革命起事运动的日本人,出发点很大一部份来自于对大陆的野心。参与者除了有类似浪人的退伍军人、冒险家、投机份子外,更有受到日本政府秘密指派或委托监控并支持同盟会起事的工作人员或民间人士。与宋教仁交好的北一辉、黄兴的身边的萱野长知、孙中山最倚重的宫崎兄弟,都有这方面的色彩。其中北一辉不只为宋教仁的挚友,在革命初期一起出生入死,更在宋教仁成为国民党的实质领导者后出宋教仁的贴身秘书,提供各种政治建议,并且为宋教仁与日本政府的私下沟通管道。宋教仁的遇刺令北一辉极为悲痛,并且指控刺杀主谋为孙中山,袁世凯若是知情亦只是从犯。宋教仁的贴身秘书北一辉如此坚决的认定宋教仁死于国民党内的政争,无疑是让当时国民党内部的情势陷入极度混乱之中。(未完待续)
注一:郭廷以着「中国近代史纲」,第432页上半「…袁世凯就任总统不久,即有二次革命之说」。同书第432页中段「…共和党亦称国民党向日本借款购械,谋割据东南。」
注二:前揭书,第457页中段「辛亥革命为革命党与立宪派的初次联合行动,此次倒袁,可说是再度携手」。许多中国近代史书籍在谈到武昌起事至共和肇建的这一段历史时,均故意不提或淡化立宪派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注三: 当时同行的澳大利亚记者端纳有这样的记载「随行的有端纳和王宠惠博士,此外尚有一大批人员,包括他的元配夫人,美丽迷人的秘书宋霭龄,卫队及参谋人员,以及许多不知来源的美女。一路上发现许多卧铺上,在夜晚传出男欢女爱的声音,或纤纤玉手垂下。」另外张誉则写到「及见所谓志士,所谓伟人者,风云涤乎,荣悴顿殊。宫室车马,子女玉帛之奉,过于昔日之王侯。」
注四:前揭书,第431页,「他(指梁启超)诋国民党为极行骄蹇的新贵族…」。
注五:关于北一辉的生平与研究,推荐阅读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之「北一辉的革命情结-在中日两国从事革命的历程」,作者为黄自进。
注六:关于这段历史,详见黄文雄所著「日本如何缔造中华民国」,前卫出版社。
20世纪以后的民国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有高达六成以上都是伪造的
尤其是牵涉到孙中山 蒋介石 毛泽东等领袖级人物
被过度神话
从杀人魔王摇身一变成为世界伟人
以前上过党国元老黄季陆的课
黄老在课堂上说中华民国史有六成比例都是有问题的
宋教仁被暗杀是民国初年的大案
国共两党钦定的历史教科书
一口咬定是袁世凯所为
事实上
2000年以后大陆方面陆续公布的民国史料档案
《二次革命檔》
收集当时所有的往来电报报纸
经过交叉比对
凶手武士英
确是与陈其美熟识
当时上海是国民党的势力范围
凶手又是国民党人物
袁世凯不可能笨到收买敌对阵营的人
在敌对地盘里头
暗杀与自己没有天大仇恨的人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宋案发生后
袁世凯政府 主张经由法律程序
解决宋案
国民党多数同志亦主张用法律为宋氏伸冤
唯独伟大领袖孙中山
独排众议
到处煽风点火
制造对立与仇恨
借机扩大事端
炮制二次革命---
在国民党版的历史教科书中,论述袁世凯主谋暗杀宋教仁的最主要理论基础,就是指称由同盟会改组而成的国民党,赢得了第一届正式国会大选。素孚人望又主张内阁制的宋教仁将可望出任第一任内阁总理,因而招惹有心大位的袁世凯指使手下赵秉钧设局暗杀。但是事实上这个说法实在完全站不住脚,纯粹是玩弄文字游戏而已。但是这区区的文字游戏却在半个世纪里骗倒了很多人。一但我们仔细审视中华民国第一届正式国会组成席次,国民党御用历史学家的文字把戏就会现出原形。你绝对会惊讶于扭曲历史是如此的简单。
上面这张图是个人自制的中华民国第一届正式国会当选席次分布图,而且大概是有史以来的第一张。相信大家都可以一目了然的发现,国民党在参议院与众议院事实上都没有过半。整个国会被三大势力瓜分,一个是由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注一)合并而成的国民党,另一个是由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三党合而为一的进步党。而最有趣的就是第三股势力,长期以来一直被模糊地称为「其它党派」,或甚至略而不提。而国民党也因此长期在历史教科书中自称其赢得第一届正式国会大选,为国会第一大党。但是事实上是如此吗?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文字游戏,因为国民党是国会第一大党没有错,但是就像过去台湾的民主进步党是国会的第一大党,但是却不是国会的多数派一样。在上面这张大饼图中,所有非国民党的席次,其实都较支持袁世凯。袁世凯实质握有国会的半数席次以上,这也是为什么袁世凯后来顺利成为法理上第一届正式大总统的原因。
在国民党掌握的所有历史读物中,分为两派方法来扭曲这个选举结果。因为国民党御用的历史学家,欺侮的就是一般人不会同时拥有不同立场的中国近代史书籍来交相阅读对照。而且过去学校教育一直采用一纲一本的方式,只教学生背标准答案,不怕有人会提出质疑。第一种扭曲的方法就是部编本教科书的说法,只谈国民党与袁世凯的北洋派议员,抹去进步党的存在。事实上在大饼图中,所谓的「其它党派」多数就是北洋系统派出参选的议员。于是对比国民党的国会席次与袁世凯派的国会席次,就可以据此宣称国民党赢得国会大选。第二种扭曲方式,是高等教育的指定历史书籍。由于进步党的实质党魁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梁启超,实在无法在历史进程中不去谈到这个人。于是在历史教科书中就只讲国民党与进步党之间的竞争,模糊「其它党派」其实多数是北洋派议员的事实。这样国民党与进步党单独相比之下,国民党亦为国会第一大党。
但是有些史书还是不小心露了口风(注二),让我们知道在民国初年,政治上同时存在的三大势力。这就是国民党、袁世凯的北洋系,还有多数立宪派与部份同盟会成员所组成的进步党。这三股势力瓜分了国会的多数席次。而偏偏以立宪派为主要成员的进步党与国民党势如水火,在国会里事事抵制国民党与支持袁世凯,让袁世凯握有实质的国会过半席次。第一种扭曲历史的方式,抹去进步党的存在,其实就等于否定了当时除了国民党之外,还有其它的改革势力存在,这实在是无比的荒谬。第二种扭曲的方式更为可笑。通篇只谈国民党与进步党的恩怨,绝口不提北洋派议员的存在,彷佛有心大位的袁世凯会笨到不会派人参选国会议员,以争取国会席次一样。别说袁世凯如此工于心计的人物,就是一般人也不会如此愚蠢。每每被归为「其它党派」的国会席次多数就是北洋派的议员,特别是大选后,袁世凯更在各地拢络少数无党无派的议员,并且获得极大的成效,国会非属国民党或进步党的议员中,十之八九全是袁世凯的人马。
进步党是在国会大选后才出现,虽然以黎元洪为理事长,但是实质的党魁是当时社会声望极高的梁启超。虽然中国近代史都避而不谈立宪派领袖梁启超与革命党孙中山的恩怨,但是从梁启超的许多手稿文章都可以发现梁启超是如何的痛恨革命党,特别是孙中山。梁启超就曾经斩钉截铁地表示「为今要以祸国最烈的暴乱派(国民党)为敌,而以腐败社会为第二敌(袁世凯的北洋派)」(注三)。历史资料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忽略立宪派其实在清末是远比革命党人势力更大的松散组织。除了因为维新运动失败流亡海外的康有为与梁启超外,在当时清末政府被迫准备立宪时,成立了各省的咨议局,以商讨立宪新政。当时各地清流与有名望的改革派人士纷纷出任咨议局委员,并且力主君主立宪。这些立宪派组成的咨议局在武昌起事后,纷纷扮演了临时政府或临时国会的角色,以响应起事并稳定各省政局,在推倒清政府的功劳上并不小于武昌起事的直接武力对抗,也因此许多立宪派的要角拥有极高的社会声望(注四)。
从进步党实质党魁梁启超要以「祸国最烈」的暴乱派国民党为第一敌,就可以知道进步党的立场。特别是进步党的组成,除了由梁启起自属的民主党外,还有之前我们就讲过与孙中山有极大恩怨的章太炎。章太炎所领导的光复会在武昌起事成功后,就拒绝再加入改组成政党的同盟会。并先与立宪派组成共和党,后来虽然章太炎与所属的光复会旧部自己独立出来再组成统一党。但是两党一直维持友好关系。章太炎的统一党处处攻击孙中山的主张,立场与立宪派的共和党几乎相同,并与袁世凯交好。在袁世凯尚为临时大总统时,其实对孙中山与同盟会礼遇甚佳,并组成以同盟会为主的临时内阁。只是大选后,三股势力均未过半。而袁世凯与甫由日本返国的梁启超达成合作共识。由梁启超出面整合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与一些较小的政团组织组成了进步党,并且支持袁世凯。而袁世凯也许诺与进步党共组内阁。因此我们知道宋教仁遇刺当时,虽然国会尚未正式召开,但是袁世凯早就知道他的总统大位胜券成握。
因此在「上海火车站暗夜杀人事件」中,袁世凯实在没有杀人的动机。一直以来指控袁世凯为了总统大位而暗杀宋教仁的指控只是建筑虚假的谎言与文字游戏上,在我们认真审视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结果与相关史料后,就能轻易的戳破这个讲了半个多世纪的谎言。(未完待续)
(注一:民国肇建,各政党林立,统一共和党、共和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党四个政党虽然名称相近,但均是不同的政党。统一共和党成员出自革命时期的同盟会,在同盟会分裂瓦解后自成一系进行革命运动,在武昌起事后组成统一共和党,后来由宋教仁斡旋与政党化后的同盟会合组国民党,这也是同盟会改名为国民党的主因。共和统一党则由孙洪伊所创建,孙洪伊早年曾为袁世凯慕僚,在袁世凯未进行帝制时为袁世凯的支持者,后来共和统一党与梁启超合组民主党,最后一起并入进步党。)
(注二:郭廷以着「中国近代史纲」第12章,第一节,431页后半「…在袁或北洋派与国民党的对峙中,进步党成为第三种势力。」这段话无疑指出民国初年政治上的三大派系。)
在宋教仁遇刺身亡后,原本早已经远离国民党决策中心并远渡日本的孙中山,果然马上回国,并再次于历史舞台上闪亮登场。孙中山一回到中国,除了还是搞发电报通电全国那套,表明一定要缉拿凶手绳之以法外,最令国民党内部感到不安的是孙中山又再一次鼓吹全面武力对抗,并且纠集兴中会旧部,开始筹购军火。而事实上这也不是武昌起事成功后,孙中山第一次主张武力对抗了。在孙中山被赶下临时大总统一职后,孙中山当时眼见大势已去,就已经力主武力对抗袁世凯政府。当时甚至连第一次国会大选都还尚未开始举办,孙中山就准备毁弃共和,并积极联络昔日支持他推动起事的日本右翼团体,准备进行全面武装叛乱。这样的图谋不止国民党内的华兴会系统里人尽皆知,甚至连当时的共和党人都指证孙中山赴日,就是打算连络日本右翼团体筹购军火,图谋颠覆共和(注一)。
孙中山第一次主张武力对抗之所以没能成功,舆论的不支持与国民党内部华兴会系统的反对是其关键。社会上普遍认为共和肇建不易,未来的发展如何尚未可知,一但打破和平之局,国势恐将糜烂不可收拾。加上当时的武昌起事虽然是由文学社与共进会所属的革命党人所发动,但是随后的各省独立,靠的大都是属立宪派的开明之士来主掌大局(注二),社会上的知识分子普遍认为共和肇建是全体之功,由同盟会改组而来的国民党却老是自居为共和元勋,已经令人不满,只因大位不可得而走向武装对抗,实在是以一己之私祸国的恶劣行径,社会观感极差,更无支持的可能。而国民党中的华兴会系统人士,亦公开反对孙中山的主张,特别是醉心于内阁制的宋教仁更是主张积极投入第一届的国会大选,以争取国会席次多数的民主方式制衡袁世凯。两方路线与立场的不合,亦为后来孙中山权力被华兴会架空,成了空衔的理事长,实权尽在素有人望的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手中。
孙中山第一次主张武力叛乱失败,加上随后成为全国铁路总督办一职后,乘火车至全中国考查,屡传出私德上的新闻(注三)。不止令国民党内许多同志愤忿不平,更成为当时国民党的政敌们攻击的口实(注四)。孙中山最后只能以考查日本铁路发展为借口,选择东渡到日本寻求再起之机。但是宋教仁的遇刺不止让孙中山可以回国争夺国民党未来路线的主导权,更成为孙中山千载万逢的再起之机。而孙中山一回国就立即主张全面武力对抗,让国民党内的华兴会系统极为惊惧,并期期以为不可。因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以宋教仁遇刺而起兵只不过是个借口。当时国民党内的华兴会系统对于到底是谁刺杀了宋教仁并没有定论,黄兴一派认为不宜骤下定论,同时也认为袁世凯还是有嫌疑的。但是与宋教仁交好的一派则认为孙中山涉有重嫌。其中宋教仁的亲密革命伙伴、后来成为宋教仁贴身秘书的日籍人士北一辉更直言指控宋教仁遇刺一案,孙中山一党绝对脱不了关系。
北一辉,日本人,生于1883年,是日本现代化时期中,极右派国家主义思想的推手,一生醉心于革命,亦丧命于革命之中。不止参加中国与日本的革命运动,更矢志改造当时的日本社会。著作「日本改造法案大纲」成为日本极右派法西斯主义份子的重要启蒙,并为日后日本走向军国主义路线的滥殇(注五)。由于当时孙中山一党的革命路线首要是争取日本的支持,更许以日后让日本「领有蒙满」,因为获得日本极右派份子的大力支持。其中所谓的「大陆野心派」更成为支助孙中山最重要的力量,同盟会的成立亦起源于日本极右翼团体「黑龙会」的积极整合。所谓的「大陆野心派」就是主张日本如果要寻求未来的发展,就势必要积极参与中原大陆的事务,并利用军事、经济、政治的力量在大陆事务上取得一定的主导控制权。其中承诺在革命后组成亲日政权并将蒙古、满洲主权交予日本的孙中山就在日本朝野极右派份子的大力支持下,顺利整合同盟会并出任第一任的领导人。
由于同盟会与日本右派势力千丝万缕的关系,同盟会历次发动的武装起事或政治活动都可见大量日本人参与,或给予情报帮助、经济支持、武装训练、军械筹购、战术指导,甚至最后亲身参与起事作战最后战死,可说没有这些日本人的支持,同盟会可能无力发动历次的武装起事(注六)。当然这些醉心于中国革命起事运动的日本人,出发点很大一部份来自于对大陆的野心。参与者除了有类似浪人的退伍军人、冒险家、投机份子外,更有受到日本政府秘密指派或委托监控并支持同盟会起事的工作人员或民间人士。与宋教仁交好的北一辉、黄兴的身边的萱野长知、孙中山最倚重的宫崎兄弟,都有这方面的色彩。其中北一辉不只为宋教仁的挚友,在革命初期一起出生入死,更在宋教仁成为国民党的实质领导者后出宋教仁的贴身秘书,提供各种政治建议,并且为宋教仁与日本政府的私下沟通管道。宋教仁的遇刺令北一辉极为悲痛,并且指控刺杀主谋为孙中山,袁世凯若是知情亦只是从犯。宋教仁的贴身秘书北一辉如此坚决的认定宋教仁死于国民党内的政争,无疑是让当时国民党内部的情势陷入极度混乱之中。(未完待续)
注一:郭廷以着「中国近代史纲」,第432页上半「…袁世凯就任总统不久,即有二次革命之说」。同书第432页中段「…共和党亦称国民党向日本借款购械,谋割据东南。」
注二:前揭书,第457页中段「辛亥革命为革命党与立宪派的初次联合行动,此次倒袁,可说是再度携手」。许多中国近代史书籍在谈到武昌起事至共和肇建的这一段历史时,均故意不提或淡化立宪派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注三: 当时同行的澳大利亚记者端纳有这样的记载「随行的有端纳和王宠惠博士,此外尚有一大批人员,包括他的元配夫人,美丽迷人的秘书宋霭龄,卫队及参谋人员,以及许多不知来源的美女。一路上发现许多卧铺上,在夜晚传出男欢女爱的声音,或纤纤玉手垂下。」另外张誉则写到「及见所谓志士,所谓伟人者,风云涤乎,荣悴顿殊。宫室车马,子女玉帛之奉,过于昔日之王侯。」
注四:前揭书,第431页,「他(指梁启超)诋国民党为极行骄蹇的新贵族…」。
注五:关于北一辉的生平与研究,推荐阅读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之「北一辉的革命情结-在中日两国从事革命的历程」,作者为黄自进。
注六:关于这段历史,详见黄文雄所著「日本如何缔造中华民国」,前卫出版社。
20世纪以后的民国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有高达六成以上都是伪造的
尤其是牵涉到孙中山 蒋介石 毛泽东等领袖级人物
被过度神话
从杀人魔王摇身一变成为世界伟人
以前上过党国元老黄季陆的课
黄老在课堂上说中华民国史有六成比例都是有问题的
宋教仁被暗杀是民国初年的大案
国共两党钦定的历史教科书
一口咬定是袁世凯所为
事实上
2000年以后大陆方面陆续公布的民国史料档案
《二次革命檔》
收集当时所有的往来电报报纸
经过交叉比对
凶手武士英
确是与陈其美熟识
当时上海是国民党的势力范围
凶手又是国民党人物
袁世凯不可能笨到收买敌对阵营的人
在敌对地盘里头
暗杀与自己没有天大仇恨的人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宋案发生后
袁世凯政府 主张经由法律程序
解决宋案
国民党多数同志亦主张用法律为宋氏伸冤
唯独伟大领袖孙中山
独排众议
到处煽风点火
制造对立与仇恨
借机扩大事端
炮制二次革命---
当年的孙文有点像现在的郭文贵
孫中山是一個煽動狂 革命家 破壞共和
我小時候歌唱自選曲 就是國父紀念歌,我們國父 首創革命 革命血如花。
孫文根本上是國民黨神話的產物,跟共產黨神話毛一樣,
國共兩黨迫害了中國同胞 整整一百年,我們要民主就要揚棄這些時代過渡的野心家們。
回到以民為本的政治思考。
我小時候歌唱自選曲 就是國父紀念歌,我們國父 首創革命 革命血如花。
孫文根本上是國民黨神話的產物,跟共產黨神話毛一樣,
國共兩黨迫害了中國同胞 整整一百年,我們要民主就要揚棄這些時代過渡的野心家們。
回到以民為本的政治思考。
>>完全不是一回事首先清王朝在1840年就腐烂了,内部起义不断,统治力下降,军事也不行了。清朝实际终结者...
没有袁世凯,照样全国大部分省宣布独立,清廷对清军的领导照样摇摇欲坠,推翻清廷的是民心所向,不是个别反骨仔
>>没有袁世凯,照样全国大部分省宣布独立,清廷对清军的领导照样摇摇欲坠,推翻清廷的是民心所向,不是个别反...
不一样,袁世凯让中国实现了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平稳过度。
没有袁世凯,各路军阀会互相杀戮。
>>当年的孙文有点像现在的郭文贵
嘴砲這點好說
但郭文貴還沒有像孫文般暗殺政敵
宋教仁為孫文派人暗殺這論點為何近年來支持者眾
一部分原因是孫文早有派人暗殺光復會陶成章之前科
(陳其美主導,蔣介石策劃)
我们看看孙文在当时那么一群群人中多么扎眼!学习于香港和夏威夷,会说英语,周游过世界,基督徒,翻译林肯的 of 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为三民主义,团结了全世界的华人侨民,在商人、帮会、贩夫走卒中皆有口碑。
再看看和他同时代的人的背景。多数留学于日本,军阀一代或二代,各种权贵和遗民遗少,而少数留学于欧洲的则跪倒在或醉心于中国传统伪君子文化中无法自拔。
最后!在我看来,孙文没有成为一个统治者恰恰说明了孙文的伟大。革命的先行者没有成为军阀,学贯中西没有成为神棍,赢得民心没有传位于子孙。当然按中国传统史学他是个败者,自然非议颇多。但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革命者,向杀戮妥协而成全仁慈,单单这些品格在历史中都已十分罕见。
再看看和他同时代的人的背景。多数留学于日本,军阀一代或二代,各种权贵和遗民遗少,而少数留学于欧洲的则跪倒在或醉心于中国传统伪君子文化中无法自拔。
最后!在我看来,孙文没有成为一个统治者恰恰说明了孙文的伟大。革命的先行者没有成为军阀,学贯中西没有成为神棍,赢得民心没有传位于子孙。当然按中国传统史学他是个败者,自然非议颇多。但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革命者,向杀戮妥协而成全仁慈,单单这些品格在历史中都已十分罕见。
_ _ 簡單一説, 為謀求自己生存造反可以, 為謀求治亂循環時拔得頭籌造反是惡人. 孫文在我看來不學無術沒研究透徹就兜售三民幻覺, 偉人實在是過譽了.
_ _ 他對人類或者清末的人到底有多大貢獻? 一個文不足治, 武不定邦的人也沒關係, 但踐行對衆人許下的諾言了嘛? 還是吹一通就不負責呢? 不論是三民或五族共和, 你的民治呢? 別推諉說打贏再民治, 現在就請在你的黨内民治. 我也沒看到他的黨裏體現了五族. 行事和歷次造反的軍閥與割據勢力并無二致, 只是口號不同罷了.
_ _ 人可以有一些矛盾, 不大的矛盾甚至可以有一籮筐. 但於外在施展劇烈影響且工作不良結果算很差, 這該怎麽說? 只是取而代之清廷話我認爲鎮壓他沒毛病. 孫文一系和日本維新派并無本質不同, 熱衷伐倒的枯樹不同罷了, 最後也解決不了問題又會成爲問題.
_ _ 他對人類或者清末的人到底有多大貢獻? 一個文不足治, 武不定邦的人也沒關係, 但踐行對衆人許下的諾言了嘛? 還是吹一通就不負責呢? 不論是三民或五族共和, 你的民治呢? 別推諉說打贏再民治, 現在就請在你的黨内民治. 我也沒看到他的黨裏體現了五族. 行事和歷次造反的軍閥與割據勢力并無二致, 只是口號不同罷了.
_ _ 人可以有一些矛盾, 不大的矛盾甚至可以有一籮筐. 但於外在施展劇烈影響且工作不良結果算很差, 這該怎麽說? 只是取而代之清廷話我認爲鎮壓他沒毛病. 孫文一系和日本維新派并無本質不同, 熱衷伐倒的枯樹不同罷了, 最後也解決不了問題又會成爲問題.
>>毛主席希特勒年轻的时候哪有那么多一套套理论,就是乱世出英雄罢了
你去問,他們恐怕也說的出。當事人信不信另一回事
孙当年流亡海外,还心系祖国,孙眉为了革命,也是倾尽家产。现在的华人润出去只追求落地生根
《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有借讽康有为之流,讽刺海外民运之嫌
《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有借讽康有为之流,讽刺海外民运之嫌
20世纪能称得上伟人的华人政治家只有一个李登辉,其他都是人渣。崇拜人渣是支那人的本能。
我觉得孙中山这个人吧,大体上评价不应该太高:
(1)收人钱,但是是不是真认真办事?留下个远程革命的名头,导致大家对这种事的信任度下降。
(2)有独裁倾向和苗头,尤其是坚持北伐而没有合理的理由,可以看出,孙中山有帝制思想或者说和习包子思想是类似的。接受苏联援助也类似,可以说有重私利和卖国之嫌疑。
(3)个人生活作风不佳,孙中山是个萝莉控,这也无可厚非,只要不是恋童癖就行。但是把朋友女儿也给泡了则实属不该,人品观感不佳。
(1)收人钱,但是是不是真认真办事?留下个远程革命的名头,导致大家对这种事的信任度下降。
(2)有独裁倾向和苗头,尤其是坚持北伐而没有合理的理由,可以看出,孙中山有帝制思想或者说和习包子思想是类似的。接受苏联援助也类似,可以说有重私利和卖国之嫌疑。
(3)个人生活作风不佳,孙中山是个萝莉控,这也无可厚非,只要不是恋童癖就行。但是把朋友女儿也给泡了则实属不该,人品观感不佳。
1/N的希特勒
宣傳、演說和煽動有希特勒等級,但其它全是普通以下,做人更是失敗
只適合當吉祥物和看板的傢伙,死掉比活著有用
宣傳、演說和煽動有希特勒等級,但其它全是普通以下,做人更是失敗
只適合當吉祥物和看板的傢伙,死掉比活著有用
别的不说,中山先生那么多文章,我隐隐觉得背后有捉刀人。按照孙先生教育程度,履历和年纪,没有时间和经历接触那些中国古典学说,也没有能力提炼与西方政治哲学进行比较,进而发挥出3+2的五权宪法,实际那就是三权分立。且是总统制的三权分立。其学理考究,意味深长,非孙先生可以独论。
按照孙文早期观点,如无脱圈寻求苏联帮助的话,中国必然要至少分为南北两派,以各自实践理念和偏好。但是可惜的是,宗族和种族主义观念攫夺了党的意志,孙文如果活得久一点怕也没什么改变,他根本脱离了自己早期的观念。
按照孙文早期观点,如无脱圈寻求苏联帮助的话,中国必然要至少分为南北两派,以各自实践理念和偏好。但是可惜的是,宗族和种族主义观念攫夺了党的意志,孙文如果活得久一点怕也没什么改变,他根本脱离了自己早期的观念。

没有出现类似的傻逼真是不幸中的万幸,这个年代出现这样的人是灾难,没必要复制,中国需要适度的退化,但不是如今的这种退化
>> 经过内战,大跃进,文革,仅剩的那部分抗争者和革命者,大都已被杀死,没有留下后代,抗争基因没有传...
人类社会吃迷因不吃基因。
那些被杀绝种的反抗者,其事迹被记载下来,后世被那些苟活的顺民后裔翻出来,作为起兵造反的的理由。
例如清朝顺民们去日本留学,取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真经回来反满;
又例如祖上参加苏联红军的乌克兰犹太人泽连斯基,在俄国蚕食乌克兰的时代与西乌班德拉分子合流反俄。
时代不一样了大人,且不说现在没有当年的活动空间,就算有,我也不觉得今日中国有糟糕到那个地步,有必要采用那么激进的手段。
清末报纸都能骂慈禧呢,政府军早就被太平天国和洋人消耗殆尽,全靠地方军阀招募的私兵撑场面,刺马案标志着地方割据已经不可避免,慈禧都想搞君主立宪放权换取割据势力的支持重新树立合法性了,能跟现在比?
如果共产党是政令不出中南海,调东北军进京还要谈条件,8964的时候就已经倒台了,连孙文都不需要
当然这种无视ccp的强权与暴政,只盯着受害者批评的论调在品葱也不是第一次了,外宣话术翻来覆去就那几样
如果共产党是政令不出中南海,调东北军进京还要谈条件,8964的时候就已经倒台了,连孙文都不需要
当然这种无视ccp的强权与暴政,只盯着受害者批评的论调在品葱也不是第一次了,外宣话术翻来覆去就那几样
>> 完全不是一回事首先清王朝在1840年就腐烂了,内部起义不断,统治力下降,军事也不行了。清朝实际...
你的逻辑是现在控制力比清王朝强了所以孙文不是个东西.
那你的意思是现在随便一个人回清末都能提着脑袋坚持革命几十年到北伐战争???!!
不好意思,现在随便一个人连疫情3年都不敢反抗呢,拿什么看不起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