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地雷一般的《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 》的個人理解
這次是來探討我在中國國務院網站看到的某個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
成文日期:2023年04月19日
發布日期:2023年04月26日
發文字號:国办发〔2023〕11号
(如果對詳細內容感興趣,可以自行搜尋關鍵字,我就不提供網址了)
這個政策的要旨是這樣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精神,落实国务院2023年重点工作分工要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经国务院同意,现就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根據這段文字可以得知,所謂的惠民生是擺在『就業』與『擴大就業崗位』上。
雖然我不是很能理解擴大就業崗位是如何惠民生,假若仔細觀察該政策的細項,也會對中國的就業現況感到不安。
具體來說以以下幾個細項作舉例:
第一,這些細項都將於今年年底截止,一旦過期想必該補貼也會失效。
第二,實際上真正對民眾有所助益的恐怕只有(四),仍在工作、參加失業保險滿一年的人,或者是正在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都可以從這一條獲得一些補助。
雖然我並不清楚,想領取到失業保險金需要跨越怎樣的門檻,但這些姑且不論。
第三,除了(四)以外的條例,都可視為對企業的補助,但除了國有企業以外,恐怕無論是哪一條都具有風險性。
像是(六)跟(十一),裡面都有出現要企業與員工「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才能領取補助的條例,而且限領一次。但我不認為僅僅一次的補助能超出哪怕只有一年合同也需支付的薪資額度。
說得白一點,如果真有企業因為這個政策的補助而決定招人,那他們恐怕在合同到期前都無法解聘該員工,否則接下來就會被中國的政府部門以涉嫌詐領補助為由進行約談了。
我認為這種情況是極其有可能發生的。
最後,如果要做出結論的話,我認為這個政策較像是即使不擇手段也要讓待就業、失業的應聘者能進展到就業狀態,絕對不能讓大家丟了飯碗,這樣的感覺。
說得極端點,把內文斷章取義,就會變成這樣:
可申请展期还款——債務延後
参保企业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獎勵裁員率低的企業
企业招用毕业年度或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給未就業的年輕人工作
对吸纳就业见习人员的给予见习补贴——即使只是見習期,企業仍然可以申請補貼
将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脱贫户、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等人员纳入援助范围——無論什麼原因,只要處於失業就予以援助
企业招用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給失業半年以上的人工作
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至少讓一個人出來工作
老實說,我認為這個政策大概還是會爛尾的。
近期聽聞中共網信辦要抓散播國進民退、民企賣國論的言論,我想這也是為了穩定民企的信心;而這個政策也的確是以鼓勵創業、激勵招人為目的發布出來的通知。
但以現在的時局來說,我認為個體戶創業,或者是民企招人的風險還滿高的。
無論是創業或是招人,基本上都是到六、七月的時期,那時候順應了學生的畢業潮,也是理所當然。
問題是,接下來很快就會進入秋季,亦即為最近張文宏所擔憂的XBB.1.16(大角星)是否可能會出現更強的變種。
如果中國再次爆發如同去年十二月那般的疫情海嘯,那麼被這個政策打動的個體戶、民企恐怕會迅速陣亡,無論是資金周轉或是營收都會出問題。
我覺得是少了配套的措施啦,如果能考慮到『秋季若發生疫情,該如何保障個體戶、民企的生存』並制定相關政策,大概就會好一點……也說不定。
不然,這種前路未明、避險極不充分的狀態,無論是創業或是招聘,恐怕不會那麼順如人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
成文日期:2023年04月19日
發布日期:2023年04月26日
發文字號:国办发〔2023〕11号
(如果對詳細內容感興趣,可以自行搜尋關鍵字,我就不提供網址了)
這個政策的要旨是這樣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精神,落实国务院2023年重点工作分工要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经国务院同意,现就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根據這段文字可以得知,所謂的惠民生是擺在『就業』與『擴大就業崗位』上。
雖然我不是很能理解擴大就業崗位是如何惠民生,假若仔細觀察該政策的細項,也會對中國的就業現況感到不安。
具體來說以以下幾個細項作舉例:
(三)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创业需求,支持其创办投资少、风险小的创业项目,从事创意经济、个性化定制化文化业态等特色经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简化担保手续,对符合条件的落实免除反担保要求,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和呆账核销机制。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因自然灾害、重特大突发事件影响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可申请展期还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政策实施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
(四)加大技能培训支持力度。适应数字中国、健康中国、制造强国等建设和本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各类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符合条件的企业大规模开展重点行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技能培训。充分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等资金开展培训,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等支持。参加失业保险1年以上的企业职工或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申请技能提升补贴,每人每年享受补贴次数最多不超过三次,政策实施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
(五)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参保企业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30人(含)以下的参保企业裁员率不高于参保职工总数20%的,可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中小微企业按不超过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返还,大型企业按不超过30%返还。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参照实施。实施此项政策的统筹地区上年度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备付期限应在1年以上,政策实施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
(六)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对企业招用毕业年度或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政策实施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
(八)支持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对按照工资效益联动机制确定的工资总额难以满足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的国有企业,经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或其他企业主管部门同意,统筹考虑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人数、自然减员情况和现有职工工资水平等因素,2023年可给予一次性增人增资,核增部分据实计入工资总额并作为下一年度工资总额预算基数。
(十)实施2023年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广泛动员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募集不少于100万个青年见习岗位,对吸纳就业见习人员的给予见习补贴,用于支付见习人员基本生活费、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对见习人员的指导管理费用。对见习期未满与见习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各地可给予剩余期限见习补贴,政策实施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
(十一)加强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及时将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脱贫户、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等人员纳入援助范围。制定个性化援助方案,优先推荐低门槛、有保障的爱心岗位,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对符合条件的困难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对企业招用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政策实施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合理统筹公益性岗位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第一,這些細項都將於今年年底截止,一旦過期想必該補貼也會失效。
第二,實際上真正對民眾有所助益的恐怕只有(四),仍在工作、參加失業保險滿一年的人,或者是正在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都可以從這一條獲得一些補助。
雖然我並不清楚,想領取到失業保險金需要跨越怎樣的門檻,但這些姑且不論。
第三,除了(四)以外的條例,都可視為對企業的補助,但除了國有企業以外,恐怕無論是哪一條都具有風險性。
像是(六)跟(十一),裡面都有出現要企業與員工「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才能領取補助的條例,而且限領一次。但我不認為僅僅一次的補助能超出哪怕只有一年合同也需支付的薪資額度。
說得白一點,如果真有企業因為這個政策的補助而決定招人,那他們恐怕在合同到期前都無法解聘該員工,否則接下來就會被中國的政府部門以涉嫌詐領補助為由進行約談了。
我認為這種情況是極其有可能發生的。
最後,如果要做出結論的話,我認為這個政策較像是即使不擇手段也要讓待就業、失業的應聘者能進展到就業狀態,絕對不能讓大家丟了飯碗,這樣的感覺。
說得極端點,把內文斷章取義,就會變成這樣:
可申请展期还款——債務延後
参保企业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獎勵裁員率低的企業
企业招用毕业年度或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給未就業的年輕人工作
对吸纳就业见习人员的给予见习补贴——即使只是見習期,企業仍然可以申請補貼
将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脱贫户、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等人员纳入援助范围——無論什麼原因,只要處於失業就予以援助
企业招用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給失業半年以上的人工作
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至少讓一個人出來工作
老實說,我認為這個政策大概還是會爛尾的。
近期聽聞中共網信辦要抓散播國進民退、民企賣國論的言論,我想這也是為了穩定民企的信心;而這個政策也的確是以鼓勵創業、激勵招人為目的發布出來的通知。
但以現在的時局來說,我認為個體戶創業,或者是民企招人的風險還滿高的。
無論是創業或是招人,基本上都是到六、七月的時期,那時候順應了學生的畢業潮,也是理所當然。
問題是,接下來很快就會進入秋季,亦即為最近張文宏所擔憂的XBB.1.16(大角星)是否可能會出現更強的變種。
如果中國再次爆發如同去年十二月那般的疫情海嘯,那麼被這個政策打動的個體戶、民企恐怕會迅速陣亡,無論是資金周轉或是營收都會出問題。
我覺得是少了配套的措施啦,如果能考慮到『秋季若發生疫情,該如何保障個體戶、民企的生存』並制定相關政策,大概就會好一點……也說不定。
不然,這種前路未明、避險極不充分的狀態,無論是創業或是招聘,恐怕不會那麼順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