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国的汽车销量看看实际物质水平和经济趋势

2019年美国,加拿大,德国,中国,澳大利亚,日本每千人零售销量基本是51, 49, 43, 15, 42, 42。
2023年同样的数据基本是46,44,35,15, 46, 38。

中国基本和19年持平,总额略高,车型有提升,主要受益于降价,汽车的综合档次要比19年高。

澳大利亚销量增幅明显。

其他国家都没有回到19年水平,德国尤其下滑较大。  车型在加拿大(美国估计也有同样趋势)提升幅度也很明显,现在的微型车少很多了,SUV皮卡占8成以上,而19年只有5成,并且由于通胀和车型提升汽车平均售价上升了50%,如果算金额的话,总销售额增幅是较高的。

美国的前十车型比加拿大略强,例如卡罗拉能在加拿大排第七,在美国排不进,但前五差别并不大。澳大利德国和美加综合差不多,日本略差一些,前十中小型车较多。中国虽有提升,但仍然垫底,除了特斯拉售价较高外,前十都是五菱和几款便宜的比亚迪霸榜。


如果深挖这些数据可能会得出不同结论,暂时就看这些的话,大致能得出的一些结论。
1.  美国普通人的生活并没有比其他发达国家好很多,仅仅是略强。经济增长也只是略强,并没有GDP表现的那么夸张
2.  美加销量没有回到19年,供应链问题估计大过经济原因,因为销售额大幅度提升。类似的澳大利亚是增长的,估计没有受到供应链影响。 
3.  中国经济没有风传的那样大幅度下滑,但也没有粉红想像的那样强过发达国家,一方面产能过剩没有供应链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电动车绿牌,以及很多人想换电动车可能激发一部分提前换车消费潮,所以销量略超2019年。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和美加澳差不多。
4.  日本公交系统的发达本来也不需要那么多车,所以数量少一点是完全正常的,但车型也差一些基本代表总体经济水平要比美加澳差一点,差距不大。数量没有恢复,日本受供应链影响应该是较小的,所以这几年是有一定程度下滑的。
5.  德国下滑最大原因不明,打仗原因? 还是因为这几年中国工业水平的总体提升对德国日本的影响较大?
6.  中国国民平均经济水平还远没有达到其他发达国家,尽量给人感觉一些大城市可能已经相当接近甚至超过,但实际上就全国平均而言,还差的很远,无论是数量还是车型。在千人只有15辆车的情况下,五菱宏光排第二,海鸥排第三,已经很说明和发达国家不是一个级别的,不用拿物价便宜给低工资打掩护了。
7.  GDP总体的参考意义不大,社会零售总额其实意义也不大,国内的经济形式,看出口,房地产,汽车,旅游,餐饮几个数据相对还更合适一些。  总体就是房地产大跌,外贸从19年算起大涨,相互有一定抵消作用,反映到汽车,旅游之类的就是基本持平。
2
分享 2024-02-24

3 个评论

锁链女生活质量的主要残缺不是衣服质地饿不饿肚子
而是脖子上那根链子

中国人应该注意自己生活质量最关键的因素 (共产党)
美国普通人生活当然不比别的国家好。甚至可以说更差。因为医疗实在太贵了。

中国远低于其他国家是必须的。以中印的人口数量如果生活水准跟其他国家类似。消费市场相当于四个美国。霸权可比美国强多了。

幸好这不可能发生。
楼主犯了常见的统计错误:刻舟求剑,因为汽车行业在各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不同。
汽车行业在中国属于突飞猛进,市场大幅扩张的时期,而在欧美则属于成熟行业,市场变化不大。
所以,从数据中得到的结论应该是这样:中国汽车行业这几年未达预期,但它相对中国其他行业具备显著优势,中国其他行业可以说是哀鸿遍野,中国整体GDP负增长。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状态

  • 最新活动: 2024-02-24
  • 浏览: 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