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何看待二十世纪的那一百年??

二十世纪(1901-2000)

第二次工业革命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殖民浪潮,中共建国,美苏冷战,苏联解体,新科技陆续开发。

20世纪承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后期,新科技不断的发明创造,紧接着人类进入两次残酷的世界大战,中共国建立,美苏冷战,苏联垮台,中共国上位。

20世纪充满了血腥残酷,也充满了科技创造,
如何看待20世纪的那100年?
wahniop 炮声隆隆 离我心灵很近的某处 弥漫着吞噬生命的烟雾 低头看消息,在西北边,数百人 被蒙住眼睛押上了死亡列车
战争 战争 战争永无止境的战争 科技也在战争中进步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陈美丽 拥护品葱习惯法
转述刘仲敬先生的观点,这就是短暂的二十世纪和漫长的十九世纪的区别。它的关键就在于一战以及一战产生出来的苏联和反苏势力之间的博弈。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人类文明曾经多次面临着彻底毁灭的危险。1989年冷战结束,结束了短暂的二十世纪,就是从1918年到1989年这个时期,在西方通常就称为短暂的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一个极端危险的窗口期。

刘仲敬:一战这个时间节点,这个节点对于欧洲读者来说应该是很熟悉的,对于他们来说,可以说,自然而然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才是文明的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至少对中国受现代教育产生出来的读者来说,这个想法可能比较陌生,好像直接影响不如二战。但是因为世界的动力中心在欧洲,世界体系的演化源也在欧洲,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比较整体的视野的话,还是必须要重视一战。一战是一个转折点,它截断了漫长的十九世纪和短暂的二十世纪。这个划分我得解释一下。什么叫“漫长的十九世纪”,就是,从拿破仑战争结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时期,也有人把它称之为英国主导的世纪,或者叫做自由主义世纪,或者叫做资本主义世纪,也可以叫做殖民主义世纪。其实这几个称呼有内在的联系。拿破仑战争,等于是欧洲各国内部之间模式演变的最后一次对决,以英国为代表的立宪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模式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这之前,路易十四的法国和法国大革命的法国,以及拿破仑,本身就代表了拒绝这种模式的一种企图。他们,也可以这么说,是认为:绝对主义王权,或者是群众的民主制度,或者像拿破仑这样以军事光荣为代表的,复活古罗马的体制,能够给人类历史提供另外一个出路。但是在拿破仑最后失败以后,法国自己也渐渐走上了英国那种议会制和资本主义制的模式,等于是挑战者不复存在了,英国模式变成了世界唯一主要的选择。基本上所有国家,在整个十九世纪,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时候,都在模仿英国的议会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议会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逐渐变成一个唯一合理的模式,同时向全世界蔓延,蔓延的过程我们通常称之为殖民主义。

因为中国人往往用情绪化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觉得殖民主义是屈辱的,所以对这一点中国人没有较好的理解。但是你从整个世界文明的角度来说看,可以说是,在没有议会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广大的亚非拉地区,殖民主义是迅速引进欧洲模式的,即使不是最佳方式,也是最常见、最经常的方式,在十九世纪它毫无疑问是主流方式。欧洲内部的议会制度和资本主义向外扩张的过程,和世界范围的殖民主义是基本同构的。这种同构不是天然就能形成的。假如在拿破仑战争以前,英法争霸,欧洲内部的国际协调没有搞好的情况下,对外的殖民扩张不能够有效的产生。例如,像阿兰•佩雷菲特这样的人会有一个,在欧洲可以说是常识的观点,就是说,鸦片战争之所以在1840年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因为拿破仑战争的缘故。如果不是拿破仑的话,很可能提前20年就已经爆发了。因为英法战争牵制了英国东向发展的势力,使英法两国的势力都留在欧洲,所以大清帝国才暂时没有遭到印度的厄运。如果拿破仑战争延长一点,鸦片战争可能还会再延迟。这就是殖民主义和欧洲内部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地方。维也纳会议,结束了拿破仑战争造成的混乱,在欧洲内部达成了一种可以称之为国际协调的状态,在这种国际协调的状态下,大部分的国际纠纷可以通过列强内部协调来解决,即使真的发生纠纷的话,爆发一场战争,这个战争也是有限、有节制的。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像这样的战争是费厄泼赖(Fairplay)的、小规模的、绅士的战争,他必须尊重人道和文明的基本原则,对社会造成的破坏性很小,基本上不会打乱资本主义大发展。在这个有效的国际框架的约束之下,欧洲国家内部的冲突是低烈度的,欧洲国家对外的扩张是势如破竹的,资本主义向全世界迅速发展。这就是漫长的十九世纪,或者是资产阶级世纪,或者叫做英国主导的世纪。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乱了这个局面,使国际协调瓦解。国际协调瓦解也就是使资本主义和平发展、和平演变的条件不复存在了,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不再以文明的、费厄泼赖的形式展开。一战的第一个产物就是产生了苏联。苏联的产生,它跟其他以前的列强完全不一样,它断然拒绝接受国际秩序本身,他公开把自己的身份定义为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和颠覆者,他撕毁了以前的所有国际条约,并且宣布:苏联的任务,就是推翻现有的资产阶级所有国际条约和秩序。托洛斯基担任第一任外交人民委员,他就说,他的任务就是,发动世界革命,然后解散外交部。它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革命政权。你把它跟辛亥革命比较,你就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第一个原则就是,首先承认大清帝国和列强签订的所有条约,维护远东国际体系。因此辛亥革命就是一场,照我们教科书的说法,是资产阶级革命,要尊重资产阶级文明和有限的费厄泼赖战争,加入到原有国际体系。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戏剧性的、以推翻国际秩序为缘由的革命。它有点像是现在的伊斯兰国,而不像是一般的独立国家或者是文明。由于苏联的产生,于是就迅速产生了反苏势力。苏联就是,用我们现在所谓的超限战的手段反对国际秩序。于是,欧洲的右翼势力,例如德国的军官团,或者是参与暴动的这些人,也利用超限战的手段来反击苏联,就是说,你可以不仁,我也可以死不义。
    
有了列宁主义,然后才有法西斯主义;有了法西斯主义,然后才有纳粹主义;有了纳粹主义和苏联在第三世界的经营,然后才有了伊斯兰极端主义、才有了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大体顺序就是这个样子的。这些做法的共同特点就是,破坏费厄泼赖(fair play)。大家都是费厄泼赖的时候,我没有机会。我首先破坏规则,那么我就可以占一点点便宜,用更加残忍的手段。但是你残忍了初一,别人就会残忍初二,于是二十世纪的整个特点就是,游戏规则急剧的恶化,世界变得野蛮多了。十九世纪的战争是绅士的战争,以前拿破仑的战争,或者普法战争,或者克里米亚战争,他们都是文质彬彬,要讲究优待俘虏,军队不能伤害平民,只是少数军队之间杀来杀去。二十世纪的战争,以苏联和德国的纠纷、战争为代表,都是极其残忍的,破坏国际规范的战争,动不动就要搞种族屠杀和大规模平民的灭绝。这些事情在十九世纪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这就是短暂的二十世纪和漫长的十九世纪的区别。它的关键就在于一战以及一战产生出来的苏联和反苏势力之间的博弈。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可以说,人类文明曾经多次面临着彻底毁灭的危险。冷战结束,1989年,结束了短暂的二十世纪,就是从1918年到1989年这个时期,在西方通常就称为短暂的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一个极端危险的窗口期。人类,可以说是,自从部落时代[开始]到现在,人类最有可能灭绝,或者完全堕落为野蛮人的时期,就是这个短暂的二十世纪。这个短暂的二十世纪,随着苏联的开始而开始,随着苏联的瓦解而瓦解。但是目前还有许多遗留问题,比如说像俄罗斯和乌克兰、像中国的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台湾问题这些,其实都是短暂的二十世纪留给二十一世纪的负面遗产。这些遗产,对二十一世纪,也就是冷战结束后建立的新型国际体系有着巨大的拖累作用。如果没有这些拖累的话,可以说,冷战结束以后的新世界比较容易像十九世纪一样,重新恢复到,在一个较为文明、规范的基础上建立国际体系。
    
建立国际体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中国读者对这一点[的理解]都是普遍偏低。如果你是中国历史学教育出来的人,那么你就会得出一个错误的印象,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兴起和发展、人民的生活好坏,主要是由于内部政策的缘故。你看《大国崛起》或者是什么电视片,都是传播这种观点,他们说,英国人采取了什么政策,法国人采取了什么政策,或者是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然后就强起来了;西班牙人或者是什么人采取了什么错误的政策,所以他们就弱下去了。最经典的段落就是,中日两国的比较:因为日本明治维新,大清拒绝改革,所以日本就强盛了,中国就没落下来了。但是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太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国家的国内政策体制,严重的受到国际体系的牵累,欧洲国家对这一点都很清楚,他们的内部宪制跟国际体系之间的互动是切不开的。像大清和日本之间的此消彼长,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日本一开始就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加入到国际体系里去,做一个国际体系的优等生。而大清呢,他坚持原有的天下国家的理念,他说他自己就是一个国际体系。大清是天下的共主,很不愿意参加进去。尽管在李鸿章主政的时代,大清加入以英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的机会其实比日本要[多]。英国人一再邀请他,但是大清不肯。而日本人呢,尽管英国人不太看得上他,他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加进去。最后,随着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尘埃落定,日本终于加入了国际体系,通过庚子年加入八国联军,这件事情建立了他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
    
中国人往往通过错误的国耻教育,把这件事情看成是帝国主义[侵略]。其实从日本的角度来看,这种事情和中国参加利比里亚维和部队是一个性质的。你以前是个不太重要的国家,国际活动都不请你参加。现在你地位重要了,人家承认你是文明人了,所以到野蛮的索马里或者其他地方去维持和平这种任务,就邀请上你了。对日本来说,八国联军,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多国干涉部队,到发生义和团的野蛮地区去维持国际秩序,这就是日本的光荣,这证明日本考试合格了,他从此以后就是文明人的一部分了。日本加入了国际体系,明治维新才能够顺利展开。大清拒绝加入国际体系,所以他,等于是,处处都不利。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只有一小部分是属于他自己的正确做法和努力,一大部分要靠周围的人带动。打个比方说,如果你是坐在车上,即使你不大努力,你也可以跑得很快;如果你在地上跑的话,即使你非常努力,你仍然也跑不过坐在车上的人。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体系就是这样的一列快车,即使你本身不太优秀,但是因为你搭上了这个便车,你干什么都容易;你没有搭上这个便车,你干什么都难。冷战以后这个局势进一步、再次又重演了。日本尽管是战败国,他再次加入了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而中国呢,则通过1948年的内战加入了苏联为首的挑战者,于是再一次出现了日本坐在车上、而中国在地上跑的那种局面。这种情况决定了中国后来许多内部政策,他不是不单纯是国内的,必须把国内和国际结合在一起考虑。
    
中国人很少通过国际体系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然而]国际体系对国家来说就好像生态环境对生物一样重要。从达尔文主义演化论的角度来看,什么叫做适应,什么叫不适应,不是你本身决定的。鲸鱼它在水里面可以算是适应,它的流线型身体在海里面是适应的,如果在陆上就不算适应。你说鲸鱼是适应的,那是因为你结合它所在的海洋环境来考虑。所以如果说日本制度是优秀的或者说是明治维新是正确的,那你也得结合他所在的国际体系和资本主义环境才能够理解。在国际体系、国际协调主义,和资本主义一系列的基本法则情况下,那么日本的制度是适应的,而中国的制度是不适应的。但中国自己也是适应的,如果你把它放在苏联的阵营和挑战者当中,其实他那种也是适应的。正如塔利班,火烧巴米扬大佛,他在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生存环境中是适应的,尽管在全世界是不适应的。红卫兵砸孔庙,这在红卫兵各个派系、小生态环境中,这也是适应的,尽管它在国际大环境中是不适应的。你把这些东西都理解了,你才能够理解历史上各个行为主体的真正[处境]。好,开场白就是这些。
    
我们回过头去讲国际体系的破坏。国际体系的破坏,就是短暂的二十世纪的国际纠纷,绝大部分是由苏联引起、以及由反对苏联的各种努力造成的。首先就是产生我们刚才讲的托洛斯基的革命外交。革命外交,它是苏联的本质,是由苏联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所以它不是一个技术性的因素。只要苏联本身存在,他的外交的革命性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因为他没有办法通过正常的外交渠道维护自己的利益,他的利益就是推翻整个旧世界。所以他一旦开始,就是掀起俄罗斯帝国内部环境里面的内战,而他成立的整个经过,就是发动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规模的国际战争,而且是不按规范的地上战争和地下活动结合在一起操纵的。所以首先,苏俄,一开始诞生,立刻就引起了俄罗斯内部的纠纷。俄罗斯本来是一个多元实体的巨大帝国,像芬兰这些地方是享有自主权的大公国,他们在沙皇共主的情况下还可以维持,在临时政府的俄罗斯共和国的时候还可以维持。但是苏联变成布尔什维克国家以后,芬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就首先要求独立,于是立刻就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和这些地方的战争。这种战争你说它是内战,是外战,还是阶级战争都很难说。它就是现在我们所谓的超限战。19世纪文明的面纱在这个地方彻底销毁了。就是我们现在网络上说的那样,民主之后杀全家,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实现了。作战的主体不再是正规的守纪律的军队,而是各式各样的武装团体,比如说赤卫队,契卡,或者是白卫军之类的。就芬兰的情况来说,所谓白卫军,其实就是参加过一战的老兵,或者是比较资产阶级的社区产生的民兵和保安团体之类的这种东西。赤卫队就是布尔什维克的代表苏维埃,从旧沙皇军队中间要求退出战争的逃兵。双方实行的都是超限战。在芬兰的情况和波罗的海的情况下,就是,在俄罗斯的人力优势快要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德国的军官团卷入了这场内战,最后,由于为数甚少而战斗素质极高的德国军官的参战,使战争的局势变得有利于芬兰和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三国。最后的结果是,列宁不得不承认芬兰和爱沙尼亚等国的独立。
20世纪不是从1901年开始的,而是从一战结束的1918年开始的;20世纪也不是在2000年结束的,而是在苏联解体的1991年结束的。20世纪的最大特点就是短暂而危险,人类数次走到了集体灭绝的边缘。红祸兴起,大众民主和种族灭绝替代了贵族政治和局部战争。总体的结局是第三世界比起19世纪变得更加混乱危险,二线强国躲在美国身后成为最大赢家。
Winniemperor As the nickname
與過去相比最坏的一百年,與未來相比最好的一百年
謝邀

包含地球上未開發資源,資源最好的時代的湊字湊自湊湊字湊次湊漚次湊漚湊湊
fb_china_today https://pincong.rocks/topic/反中国梦系列
故事的主旋律是三次民主浪潮 人类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遏制了法西斯和共产主义, 当然一些遗留问题成为了当今的隐患(比如共产主义中国)
习大伟人 上联:看今朝鲜有对手 下联:挑战中共创辉煌
本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用毒气,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更加突破底线后,第三次世界大战就必然是人类决一死战了。
天佑,美利坚得核弹,以民主制衡,总统的冷静审慎态度运用法器,终结战争,并以一己之力恢复西欧日本的繁荣昌盛。靠压制头脑发热的共产主义挑战者赢得了和平与繁荣。
可惜,1991年后美国做出致命错误决定,引狼入室,以为成功在于以东郭先生之“爱你的仇敌”爱宠中山狼。结果引来今天的报应。
NZRdlClr5 十華九賤是不是真理|喜歡用繁體字的大陸人,因為我覺得繁體字看著爽|反共反儒反納粹
對喜歡飛機喜歡汽車喜歡潛水艇的我而言,哪怕說20世紀才是創世紀也不爲過
殘酷?哪個時代都有殘酷,人類從公元前就開始屠城了
相對於更早的時代很多只留下了一點輪廓,很多細節故事都只有真的做研究的人才能接觸得到
比較近的時代有更多「主綫」以外的小故事邊角料,外行人也比較容易看到各種細節
外行人一般也至少説得出1、2種二戰軍機,有關二戰軍機的幕後開發花絮多不勝數,甚至足夠撐起一些雑誌,每個月擺在超市賣。但中世紀刀匠的故事就沒流傳下來這麽多,可能中世紀也有過同樣熱血或感人的各種故事,但不是失傳了就是受到語言等限制,外行人難以瞭解到
总体来看是成功的,至少和18世纪比,只恨毛泽东死得早没多莎几头支猪
尼哥素卡 從品蔥看品蔥
嗯,我要拿出這幾個珍藏的連結了

二次世界大戰
https://youtu.be/DwKPFT-RioU

20世紀早期的景象
https://youtu.be/hZ1OgQL9_Cw

感謝繼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長久和平,固然還是有苦難發生,但是最起碼世界寧靜了一會兒。希望這個寧靜可以繼續下去,文明可以繼續前進。

感謝科學的對人類的貢獻,如果說什麼思維方式真正的改變人類,那肯定不是宗教、政治,而是實在影響我們每刻的科學,或許我們可以放棄對於宗教或是意識型態但是我們不應該放棄科學,至少不是宗教或是意識形態讓我能過上今日的日子,而是科學讓我過上今日的,不然我就是埋在路旁的墳墓而已。

如果說神即是真理,那麼追求真理的科學思維將是接近神唯一辦法。
城上已三更 新注册用户 不如休去
正在看这本书:《 二十世纪中国纪事》陈宪辉 著
颠覆认知,大家把我顶上去,以下为在线阅读链接:
https://china20.weebly.com
新月孤悬 小能维尼
20世纪伊斯兰极端分子杀死的人,连波尔布特的零头都没有
水饺睡觉 自由左>毛派>特社,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造反”路线。
是利益格局形成的一百年。经过德国的几次搅局,苏联的另起炉灶和解体,资本的天下最终确立。中国抓住了窗口的尾巴,成了资本大国。在21世纪,中国将是西方世界利益格局的最大搅局者,胜败尤未可知,但资本内部矛盾可以调和妥协,当共产主义运动再次兴起时它们的枪口可能会统一,就像大清可以联合洋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一样。对于个人来说,我倒是希望帝国主义间的冲突更加尖锐一些,形成纳粹主义与自由世界或者共产苏联与自由世界一样的态势,这样发展,帝国内部被掩盖的声音才能发出,无产阶级才可能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追求平等,博爱,客观

状态

  • 最新活动: 2021-01-23
  • 浏览: 4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