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狂想与真相:天国佣兵呤唎传(上)
感谢柯文南博士、小岛晋治教授的前期考证,在他们基础上,我借助当代电子检索技术,对呤唎生平做了推测性还原。
本文目的不是全盘否定呤唎,而是还原一个真实的呤唎。
一、没落贵族的贫寒早年
呤唎是本文主角给自己起的中文名,他原名奥古斯图斯·弗雷德里克·林德利(Augustus Frederick Lindley)。呤唎的父亲是第一代阿索尔公爵(Duke of Atholl)直系后裔,[1]和他同名,也叫奥古斯图斯·弗雷德里克·林德利(Augustus Frederick Lindley),有时他的名字会加一个Esq后缀,代表尊称。[2]呤唎的母亲是第七代埃利班克男爵(Baron of Elibank)的次女,名叫玛丽·默里(Mary Murray)。[3]
阿索尔公爵和埃利班克男爵都是苏格兰贵族爵位,这表明呤唎的家庭属于绅士阶层,具有一定社会地位。
柯文南和小岛晋治认为呤唎出生于普通家庭,父亲是英国海军军人/船长,[4] [5]但这种看法不正确。我在英国国家档案馆网站收录的海军军官档案中检索呤唎的名字,一无所获,这足以证明呤唎与其父并非英国海军军官。我没有看到呤唎的出生证书和结婚证书原件,我推测柯文南和小岛晋治之所以认为其父是船长,是因为他们看到其父信息栏写着Captain,但呤唎的父亲曾有伪装军官的劣迹(详见下文),而且这个Captain不一定指船长,也可以指苏格兰民兵上尉。下图为《伦敦公报》(London Gazette) 1855年1月2日号关于苏格兰拉纳克郡(Lanarkshire)民兵团的记录,可以看到当地有一个民兵上尉名叫奥古斯图斯· 弗雷德里克· 林德利,于1855年3月15日退休,此人应是呤唎的父亲。
如前所述,呤唎的出身并不低,他的父系家族是参与了光荣革命的阿索尔公爵直系后裔,他的曾祖父约翰·默里(John Murray)是基拉庐座堂主任牧师(Dean of Killaloe),[1]他的外祖父是第七代埃利班克男爵[3]。1830年7月12日,呤唎的父母在伦敦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结婚。[6]1840年2月3日,呤唎出生,[7]他是家中长子[5]。1841年7月,呤唎的妹妹露西·奥古丝塔·林德利(Lucy Augusta Lindley)出生,1861年8月21日她嫁给威廉·伊莱沙·福克纳(William Elisha Faulkner)。[7]呤唎死后,福克纳帮忙安葬了他。[8]既然呤唎出生于绅士家庭,照理他不愁温饱,并能接受系统教育。然而呤唎13岁时就成为商船学徒[4],可见他的家庭并不富裕。我认为原因是他的父亲不负责任,导致家道中落。从1851年10月一份报道看,呤唎的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呤唎的父亲假装自己是少校,与萨默塞特郡(Somerset)一位富裕寡妇的女儿恋爱,被寡妇阻止后便敲诈对方50英镑以报复,法庭遂判处他九个月徒刑。[9]由此可见,呤唎的父亲人品低劣,满嘴谎言,对妻子漠不关心。从他敲诈50英镑的举动看,他接近寡妇女儿的动机很可能是图财,说明在他光鲜的外表下,他实际上缺乏财力。呤唎在这样的家庭长大,13岁上商船也不足为怪。
1853年伦敦的商船学徒登记表,标红部分为呤唎
1857年,17岁的呤唎通过考试,取得商船二副执照。至于他后来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自称英国海军军官和某商船大副,那是他编的。
1857年呤唎取得的商船二副执照
二、太平军外籍佣兵的匿名信
呤唎何时来中国不详,我们只知道他在清太战争后期参加太平军。若想还原他在太平军中的经历,我们不能只看1866年出版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因为这本书存在大量添油加醋内容,不能据为信史。在还原呤唎真实经历前,我想先讨论1863年的八封匿名信——1863年2月至12月,某位自称太平军的人给北华捷报陆续投稿八封匿名信,讲述苏福战事和天京情形。我对呤唎经历的推测正是以这些匿名信为基础,因此我需要证明它们的作者就是呤唎。八封匿名信原文请见1863年某太平军外籍佣兵(疑似呤唎)的八封匿名信https://zhuanlan.zhihu.com/p/570475251
这八封匿名信的作者一定是太平军外籍佣兵,而且很可能是英国水手,因为:(1)作者不懂中文,只懂英文,行文中曾使用英国水手俚语;(2)作者了解太平军一些情报,对太平天国整体上持肯定态度。匿名信的作者自称是中国人,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信件完全由英文写成。如果北华捷报登载的是中文书信翻译稿,则该报会在标题下标注是“Translation”,但该报登载这些匿名信时从未如此标注,仅有一次例外——1863年7月12日刊登的匿名信附了一份洪秀全布告,北华捷报工作人员将它翻译成英文,并标注是“Translation”,见下图标黄部分。
对比可知,除了这份洪秀全布告是由中文翻译而来,书信主体部分全由英文写成,足见作者是英国人或者美国人。当然了,我们还要考虑另一种情形:有没有可能作者是中国人,但他让别人帮他翻译成英文再投稿?这也不可能。如果投给北华捷报的书信本身就是翻译稿,那么译者应该一并翻译洪秀全布告,他没有道理翻译了八封信,却不翻译这一份布告。作者为了装中国人,附上洪秀全布告时故意解释说“我没空翻译”,但这是欲盖弥彰——既然他没空翻译洪秀全布告,那他更没空翻译自己的中文书信。显而易见,这些匿名信本身就是用英文写的,而作者不懂中文,无法翻译洪秀全布告,所以他只能是西方人。在此前提下,还可以进一步缩小作者身份范围。作者对英国比较尊重,但是嘲讽法国人。谈到太平军二打上海时,他说:“谁毁灭了青浦?……除了你们的国民、可恶的法国人以及华尔手下外国人指挥的雇佣兵,还能有谁?”[10]同一封信里,他还用了水手俚语“hand over first”(意为非常迅速):“我们‘非常迅速’(hand over first)地通过浙江省,短语‘非常迅速(hand over first)’是一名水手教给我的。”[10]这也是作者欲盖弥彰,他知道身为”中国人“他不应该清楚这一用法,但这反而暴露他熟知英国水手俚语。此外作者知道一些太平军情报,能抄录洪秀全的布告,又对太平天国持肯定态度,而当时西方社会从官方到民间普遍认为太平天国必须被镇压。这说明作者虽是西方人,但很可能身在太平天国阵营。
有了上述条件限定后,作者的真实身份也呼之欲出了——他原是英国水手,后来投入太平军,成为一名佣兵。
为何我认为作者是呤唎呢?其一,呤唎是英国人,又是商船二副,和作者的国籍、职业均吻合。其二,就目前所知,呤唎是太平天国阵营中唯一的匿名写作者,曾于1864年匿名出版《The Taepings as They are》。
1864年4月,《The Taepings as They are》在伦敦出版,但未署作者名,只说作者是太平军中一员。此书内容和1866年呤唎出版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高度雷同,比如都用拆字法把“忠王”解释成中心王[11],都说李秀成有一个亲子叫Maou-lin、一个养子叫Ling-ho(同时期其他记录里可查的李秀成儿子姓名只有李容发、李士贵、李其祥)。
下图为《The Teapings as They are》和《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关于Maou-lin的描写,可以看出二者很多句子是雷同的,后者是对前者的扩写。毫无疑问,《The Taepings as They are》是1864年初呤唎返回伦敦后匿名发表的作品,小岛晋治也持此观点[5]。
《The Taepings as They are》关于Maou-lin的描写
《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关于Maou-lin的描写
当然,不能仅仅因为1864年呤唎匿名写作,就认定1863年的八封匿名信也是他写的,至少还需要证明匿名信的观点和内容与呤唎经历是统一的。就这一点,我承认匿名信很多内容和《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对不上号,比如匿名信作者没有参加南京战区战事,而呤唎自称他曾参与南京战区炮台保卫战。匿名信的不少观点也同《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相左,比如匿名信作者尊重戈登,但呤唎怒斥戈登,匿名信作者对太平天国信心一度动摇,但呤唎一直积极支持太平天国。
虽然存在诸多不同,但我们不能以《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为唯一尺度,不能认为这本书里的呤唎经历都是真实的。此书出版时间是1866年,而呤唎于1864年初回国,他有足够多时间收集资料以改写他的经历。我举几个例子,呤唎声称他为李秀成训练外籍军队忠义辅助军,但同时期从未有人提及这支部队的存在。那张著名的李秀成戴冠画像,也可能是呤唎的错误想象,详见拙文李秀成的王冠是呤唎画的那样吗https://zhuanlan.zhihu.com/p/479639516。我想熟悉太平天国史的人也知道,呤唎关于太平军历史的很多记载纯属虚构,比如李秀成指挥北伐、石达开远征而归、陈玉成营救洪仁玕等等。既然呤唎可以想象太平军历史,那么他也可以想象他自己的历史。
言归正传,现在来讨论八封匿名信和呤唎的经历。
呤唎自称于1864年初从上海返回伦敦,而《The Taeping as They are》于1864年4月在伦敦出版。当时从中国坐船到伦敦至少要两三个月,参见Quora回答:How-long-did-it-take-to-travel-by-ship-to-Europe-from-China-in-the-19th-centuryhttps://3a//www.quora.com/How-long-did-it-take-to-travel-by-ship-to-Europe-from-China-in-the-19th-century。考虑到呤唎找出版社印刷还需要时间,他应该确如自己所说,于1864年初从上海启程返回伦敦。八封匿名信的最后一封登报时间是1863年12月19日,接近呤唎启程时间,并且这封信结尾表达了继续写作的意图:“下一封尊敬的通信将记述戈登的连续胜利和苏州的最终投降,你们将在恰当的时机收到它。”[12]因此匿名信的消失并非由于作者停止写作,而是由于客观上他无法再向位于上海的北华捷报投稿。也就是说,作者很可能于1863年底或1864年初离开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这和呤唎的经历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如果八封匿名信作者就是呤唎,那么比较1863年的匿名信和1864年的《The Taepings as They are》(以下简称“实说太平”)、1866年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以下简称“亲历记”)时,我们应该会发现匿名信和呤唎的作品存在继承发展关系,哪怕呤唎后来刻意改写。现将匿名信作者和呤唎的思想共同点归纳如下:
(1)主张英法应该严守中立,不干涉清太战争
北华捷报1863年3月7日号刊登的匿名信
实说太平
亲历记
(2)赞美李秀成的能力,流露对李秀成的仰慕
北华捷报1861年3月21日号刊登的匿名信
实说太平
亲历记
(3)强调基督教的积极影响,主张英法不该破坏太平天国的基督教事业
北华捷报1863年12月19日号刊登的匿名信
实说太平【按今天标准呤唎乳滑了 】
亲历记
(4)主张太平天国事业不会消亡
北华捷报1863年7月25日号刊登的匿名信
实说太平
亲历记
(5)主张太平天国应该直取北京,认为占领首都就能夺取全国胜利
匿名信作者和呤唎之所以都主张攻打北京,一是他们以为太平天国与明朝存在联系,二是他们认为控制首都就可以控制全国。匿名信作者和呤唎都认为,南京始终是明朝首都,直到满人建立清朝才定都北京,而洪秀全之所以定都南京,是为了彰显推翻满族压迫、恢复民族自由的政治意义,但此举是战略失策,断送了他占领北京、继而夺取全国胜利的机会。
北华捷报1863年8月22日号刊登的匿名信
实说太平【李秀成攻打北京纯属呤唎臆想】
亲历记
通过谷歌检索,我发现明朝始终定都南京的错误观念在西方社会的确存在,但同时期不少西方书籍都提到了明朝迁都,举两个例子。
Charles MacFarlane, The Romance of Travel (1847)
W D Bernard, Narrative of the Voyages and Services of the Nemesis, from 1840 to 1843 (1844)
由此可见,匿名信作者和呤唎对明朝定都的错误认识不算当时西方社会的普遍认知,这进一步增大了他们是同一人的可能性。另外匿名信作者和呤唎都认为洪秀全定都南京是继承明朝事业,只要他攻打北京就能控制全国,这个观点很可能源自Lindesay Brine于1862年出版的《Taeping Rebellion in China》:“(洪秀全)效仿明朝早期的皇帝,认为南京是全中国首都……如果他立刻率全军攻打北京,他的事业会多么不同啊!……历史清楚地证明了,从被承认的首都施加的权威可以轻易地让中国人服从。”
Lindlesay的著作于1862年出版,并且不代表西方社会主流舆论,我认为匿名信作者和呤唎都受了他影响。此外Lindlesay只提到明朝早期曾定都南京,没有提迁都的事,这大约是为什么匿名信作者和呤唎误以为明朝始终以南京为首都。
简言之,匿名信作者的身份、经历同呤唎吻合,观点上也和呤唎存在很多共同处,他甚至可能和呤唎看过同一本关于太平天国的英文书籍。在当时西方社会,支持太平天国的是少数人,而太平天国阵营中已知的匿名写作者只有呤唎,我认为这一切不是巧合,匿名信作者就是呤唎。至于为什么匿名信不少内容和呤唎实名出版的书对不上号,则是由于呤唎的心境变化和刻意改写,我会在下文讨论。
参考
1^abCharles Edward Long, Royal Descents: A Genealogical List of the Several Persons Entitled to Quarter the Arms of the Royal Houses of England (1845)
2^根据Ancestry网站收录的呤唎结婚证书信息,他的父亲和他同名。另根据Ancestry和FamilyTree网站的电子档案,这位和呤唎同名的苏格兰绅士于1830年在伦敦威斯敏斯特结婚,而呤唎于1840年出生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我没有检索到同时期伦敦有其他的同名者结婚记录,因此我认为这位苏格兰绅士的确是呤唎的父亲。
3^abCharles, R. Dod, The Peerage, Baronetage, and Knightage, of Great Britain and lreland (1854)
4^ab彭兴,《柯文南博士谈“前太平军上校”呤唎》
5^abc小岛晋治,《呤唎的生涯》
6^Blackwood's Edinburgh Magazine, Volume 28 (1830)
7^abAncestry网站电子档案
8^小岛晋治,《呤唎之墓》
9^The Taunton Courier and Western Advertiser, 22 October 1851
10^abNorth China Herald, 21 March 1863
11^《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译本翻译成“忠心王”,但其实原文是Middle Heart King,应解释为拆字法得出的“中心王”。
12^North China Herald, 19 December 1863
本文目的不是全盘否定呤唎,而是还原一个真实的呤唎。
一、没落贵族的贫寒早年
呤唎是本文主角给自己起的中文名,他原名奥古斯图斯·弗雷德里克·林德利(Augustus Frederick Lindley)。呤唎的父亲是第一代阿索尔公爵(Duke of Atholl)直系后裔,[1]和他同名,也叫奥古斯图斯·弗雷德里克·林德利(Augustus Frederick Lindley),有时他的名字会加一个Esq后缀,代表尊称。[2]呤唎的母亲是第七代埃利班克男爵(Baron of Elibank)的次女,名叫玛丽·默里(Mary Murray)。[3]
阿索尔公爵和埃利班克男爵都是苏格兰贵族爵位,这表明呤唎的家庭属于绅士阶层,具有一定社会地位。
柯文南和小岛晋治认为呤唎出生于普通家庭,父亲是英国海军军人/船长,[4] [5]但这种看法不正确。我在英国国家档案馆网站收录的海军军官档案中检索呤唎的名字,一无所获,这足以证明呤唎与其父并非英国海军军官。我没有看到呤唎的出生证书和结婚证书原件,我推测柯文南和小岛晋治之所以认为其父是船长,是因为他们看到其父信息栏写着Captain,但呤唎的父亲曾有伪装军官的劣迹(详见下文),而且这个Captain不一定指船长,也可以指苏格兰民兵上尉。下图为《伦敦公报》(London Gazette) 1855年1月2日号关于苏格兰拉纳克郡(Lanarkshire)民兵团的记录,可以看到当地有一个民兵上尉名叫奥古斯图斯· 弗雷德里克· 林德利,于1855年3月15日退休,此人应是呤唎的父亲。
如前所述,呤唎的出身并不低,他的父系家族是参与了光荣革命的阿索尔公爵直系后裔,他的曾祖父约翰·默里(John Murray)是基拉庐座堂主任牧师(Dean of Killaloe),[1]他的外祖父是第七代埃利班克男爵[3]。1830年7月12日,呤唎的父母在伦敦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结婚。[6]1840年2月3日,呤唎出生,[7]他是家中长子[5]。1841年7月,呤唎的妹妹露西·奥古丝塔·林德利(Lucy Augusta Lindley)出生,1861年8月21日她嫁给威廉·伊莱沙·福克纳(William Elisha Faulkner)。[7]呤唎死后,福克纳帮忙安葬了他。[8]既然呤唎出生于绅士家庭,照理他不愁温饱,并能接受系统教育。然而呤唎13岁时就成为商船学徒[4],可见他的家庭并不富裕。我认为原因是他的父亲不负责任,导致家道中落。从1851年10月一份报道看,呤唎的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呤唎的父亲假装自己是少校,与萨默塞特郡(Somerset)一位富裕寡妇的女儿恋爱,被寡妇阻止后便敲诈对方50英镑以报复,法庭遂判处他九个月徒刑。[9]由此可见,呤唎的父亲人品低劣,满嘴谎言,对妻子漠不关心。从他敲诈50英镑的举动看,他接近寡妇女儿的动机很可能是图财,说明在他光鲜的外表下,他实际上缺乏财力。呤唎在这样的家庭长大,13岁上商船也不足为怪。
1853年伦敦的商船学徒登记表,标红部分为呤唎
1857年,17岁的呤唎通过考试,取得商船二副执照。至于他后来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自称英国海军军官和某商船大副,那是他编的。
1857年呤唎取得的商船二副执照
二、太平军外籍佣兵的匿名信
呤唎何时来中国不详,我们只知道他在清太战争后期参加太平军。若想还原他在太平军中的经历,我们不能只看1866年出版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因为这本书存在大量添油加醋内容,不能据为信史。在还原呤唎真实经历前,我想先讨论1863年的八封匿名信——1863年2月至12月,某位自称太平军的人给北华捷报陆续投稿八封匿名信,讲述苏福战事和天京情形。我对呤唎经历的推测正是以这些匿名信为基础,因此我需要证明它们的作者就是呤唎。八封匿名信原文请见1863年某太平军外籍佣兵(疑似呤唎)的八封匿名信https://zhuanlan.zhihu.com/p/570475251
这八封匿名信的作者一定是太平军外籍佣兵,而且很可能是英国水手,因为:(1)作者不懂中文,只懂英文,行文中曾使用英国水手俚语;(2)作者了解太平军一些情报,对太平天国整体上持肯定态度。匿名信的作者自称是中国人,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信件完全由英文写成。如果北华捷报登载的是中文书信翻译稿,则该报会在标题下标注是“Translation”,但该报登载这些匿名信时从未如此标注,仅有一次例外——1863年7月12日刊登的匿名信附了一份洪秀全布告,北华捷报工作人员将它翻译成英文,并标注是“Translation”,见下图标黄部分。
对比可知,除了这份洪秀全布告是由中文翻译而来,书信主体部分全由英文写成,足见作者是英国人或者美国人。当然了,我们还要考虑另一种情形:有没有可能作者是中国人,但他让别人帮他翻译成英文再投稿?这也不可能。如果投给北华捷报的书信本身就是翻译稿,那么译者应该一并翻译洪秀全布告,他没有道理翻译了八封信,却不翻译这一份布告。作者为了装中国人,附上洪秀全布告时故意解释说“我没空翻译”,但这是欲盖弥彰——既然他没空翻译洪秀全布告,那他更没空翻译自己的中文书信。显而易见,这些匿名信本身就是用英文写的,而作者不懂中文,无法翻译洪秀全布告,所以他只能是西方人。在此前提下,还可以进一步缩小作者身份范围。作者对英国比较尊重,但是嘲讽法国人。谈到太平军二打上海时,他说:“谁毁灭了青浦?……除了你们的国民、可恶的法国人以及华尔手下外国人指挥的雇佣兵,还能有谁?”[10]同一封信里,他还用了水手俚语“hand over first”(意为非常迅速):“我们‘非常迅速’(hand over first)地通过浙江省,短语‘非常迅速(hand over first)’是一名水手教给我的。”[10]这也是作者欲盖弥彰,他知道身为”中国人“他不应该清楚这一用法,但这反而暴露他熟知英国水手俚语。此外作者知道一些太平军情报,能抄录洪秀全的布告,又对太平天国持肯定态度,而当时西方社会从官方到民间普遍认为太平天国必须被镇压。这说明作者虽是西方人,但很可能身在太平天国阵营。
有了上述条件限定后,作者的真实身份也呼之欲出了——他原是英国水手,后来投入太平军,成为一名佣兵。
为何我认为作者是呤唎呢?其一,呤唎是英国人,又是商船二副,和作者的国籍、职业均吻合。其二,就目前所知,呤唎是太平天国阵营中唯一的匿名写作者,曾于1864年匿名出版《The Taepings as They are》。
1864年4月,《The Taepings as They are》在伦敦出版,但未署作者名,只说作者是太平军中一员。此书内容和1866年呤唎出版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高度雷同,比如都用拆字法把“忠王”解释成中心王[11],都说李秀成有一个亲子叫Maou-lin、一个养子叫Ling-ho(同时期其他记录里可查的李秀成儿子姓名只有李容发、李士贵、李其祥)。
下图为《The Teapings as They are》和《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关于Maou-lin的描写,可以看出二者很多句子是雷同的,后者是对前者的扩写。毫无疑问,《The Taepings as They are》是1864年初呤唎返回伦敦后匿名发表的作品,小岛晋治也持此观点[5]。
《The Taepings as They are》关于Maou-lin的描写
《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关于Maou-lin的描写
当然,不能仅仅因为1864年呤唎匿名写作,就认定1863年的八封匿名信也是他写的,至少还需要证明匿名信的观点和内容与呤唎经历是统一的。就这一点,我承认匿名信很多内容和《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对不上号,比如匿名信作者没有参加南京战区战事,而呤唎自称他曾参与南京战区炮台保卫战。匿名信的不少观点也同《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相左,比如匿名信作者尊重戈登,但呤唎怒斥戈登,匿名信作者对太平天国信心一度动摇,但呤唎一直积极支持太平天国。
虽然存在诸多不同,但我们不能以《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为唯一尺度,不能认为这本书里的呤唎经历都是真实的。此书出版时间是1866年,而呤唎于1864年初回国,他有足够多时间收集资料以改写他的经历。我举几个例子,呤唎声称他为李秀成训练外籍军队忠义辅助军,但同时期从未有人提及这支部队的存在。那张著名的李秀成戴冠画像,也可能是呤唎的错误想象,详见拙文李秀成的王冠是呤唎画的那样吗https://zhuanlan.zhihu.com/p/479639516。我想熟悉太平天国史的人也知道,呤唎关于太平军历史的很多记载纯属虚构,比如李秀成指挥北伐、石达开远征而归、陈玉成营救洪仁玕等等。既然呤唎可以想象太平军历史,那么他也可以想象他自己的历史。
言归正传,现在来讨论八封匿名信和呤唎的经历。
呤唎自称于1864年初从上海返回伦敦,而《The Taeping as They are》于1864年4月在伦敦出版。当时从中国坐船到伦敦至少要两三个月,参见Quora回答:How-long-did-it-take-to-travel-by-ship-to-Europe-from-China-in-the-19th-centuryhttps://3a//www.quora.com/How-long-did-it-take-to-travel-by-ship-to-Europe-from-China-in-the-19th-century。考虑到呤唎找出版社印刷还需要时间,他应该确如自己所说,于1864年初从上海启程返回伦敦。八封匿名信的最后一封登报时间是1863年12月19日,接近呤唎启程时间,并且这封信结尾表达了继续写作的意图:“下一封尊敬的通信将记述戈登的连续胜利和苏州的最终投降,你们将在恰当的时机收到它。”[12]因此匿名信的消失并非由于作者停止写作,而是由于客观上他无法再向位于上海的北华捷报投稿。也就是说,作者很可能于1863年底或1864年初离开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这和呤唎的经历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如果八封匿名信作者就是呤唎,那么比较1863年的匿名信和1864年的《The Taepings as They are》(以下简称“实说太平”)、1866年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以下简称“亲历记”)时,我们应该会发现匿名信和呤唎的作品存在继承发展关系,哪怕呤唎后来刻意改写。现将匿名信作者和呤唎的思想共同点归纳如下:
(1)主张英法应该严守中立,不干涉清太战争
北华捷报1863年3月7日号刊登的匿名信
我们不能理解贵国的政策。你们说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你们说只在上海周边30英里内与我国作战,但是当鞑靼人的奴隶进攻我们时,你们却让自己的官员随行……你们让霍兰(Holland)在太仓与我们对战,让迪尤(Dew)与妖兵一起去绍兴。
实说太平
如果英国政府对中国的政策是坚持干涉,那我只能说,英国的做法是在这片满是雇佣兵的土地上努力消灭爱国主义以及基督教荣光的最后遗迹,英国将永远为人不齿。
亲历记
(2)赞美李秀成的能力,流露对李秀成的仰慕
北华捷报1861年3月21日号刊登的匿名信
忠王得胜的军队攻陷Kinsaywai、青浦、嘉定等地……青浦成了废墟,是谁毁了它?除了在我们的王的强大军队前连夜逃跑的华尔部队,还能是谁?
实说太平
自从苏州附近的事件后,我的很多读者一定熟悉他(李秀成)的英勇了。帝国军队同他百战,这些战斗经历让他们有正当理由害怕他。他们太害怕他了,听到他的名字就会逃跑。
亲历记
(3)强调基督教的积极影响,主张英法不该破坏太平天国的基督教事业
北华捷报1863年12月19日号刊登的匿名信
到时人们会发现,如果中国受到太平天国统治下的基督教影响,它就会恢复往日的名望,外国人就会发现在无数居民中,有些人仍然具备祖先的名望,并且欢迎任何有望带来启蒙与和平的运动。
实说太平【按今天标准呤唎乳滑了 】
太平军身上完全看不到普通中国人的常见特征。普通中国人(帝国分子)欺诈成性、诡计多端、睚眦必报,而太平军是世界上最开明、最热爱真相的族群之一。中国人原本是最喜欢背叛、最反感欧洲人的种族,是什么让太平军有了如此美妙的改观?除了基督教的启蒙还能是什么?
亲历记
(4)主张太平天国事业不会消亡
北华捷报1863年7月25日号刊登的匿名信
此时此刻,我和这场运动的其他首领站在废墟边缘。即便如此,一种预言般的精神似乎激励着我,向我灌输对真相的信心。我宣布,这场叛乱会被镇压,但不会消亡。
实说太平
我相信太平军永远不会被征服。我对他们了如指掌,故而毫不犹豫地如此断言。
亲历记
(5)主张太平天国应该直取北京,认为占领首都就能夺取全国胜利
匿名信作者和呤唎之所以都主张攻打北京,一是他们以为太平天国与明朝存在联系,二是他们认为控制首都就可以控制全国。匿名信作者和呤唎都认为,南京始终是明朝首都,直到满人建立清朝才定都北京,而洪秀全之所以定都南京,是为了彰显推翻满族压迫、恢复民族自由的政治意义,但此举是战略失策,断送了他占领北京、继而夺取全国胜利的机会。
北华捷报1863年8月22日号刊登的匿名信
天王早该全神贯注于北京,它是帝国的心脏,谁占领它,谁就能控制边疆。对南京的占领只是理论上的。中国人统治中国时,南京是帝国的首都,天王重建南京为首都,赋予这场叛乱民族性。但正如我所说,对南京的占领是理论上的,北京可以被同样轻易地夺取,而占领北京比占领南京实用得多,要是占领北京,我们就不会困在狭窄地区,我们就能统治更广阔的帝国领土。假如攻入天津20英里之内的部队得到恰当支援,这个早就实现了。哪怕是南京支援石达开,北京也早就不是鞑靼篡位者的首都了。但现在还不算太晚。让我们的首领们不要在苏州附近的无意义战斗中浪费力量,让他们给白齐文时间,让他参照为妖兵取得近日胜利的军队来训练一支部队。等训练完成后,让这支部队北伐。
实说太平【李秀成攻打北京纯属呤唎臆想】
太平叛乱完全归他们的皇帝洪秀全领导。过去十年来,洪秀全一直在古城南京主持他的朝廷。明朝时南京是中国人的首都,洪秀全试图恢复明朝时南京的繁荣。 太平军最重视的事是占领南京(事实上就这一点而言,叛军和帝国军队是一致的),他们叫它圣城,竭尽全力让它固若金汤。中国人从未如此重视北京——尽管满人定北京为新首都,但中国人不曾视它为首都。去年(1863年)年初,忠王率领大军在扬子江北岸省份过江……此时忠王已经往北京方向行军400英里,没有遇到丝毫抵抗。
亲历记
通过谷歌检索,我发现明朝始终定都南京的错误观念在西方社会的确存在,但同时期不少西方书籍都提到了明朝迁都,举两个例子。
Charles MacFarlane, The Romance of Travel (1847)
W D Bernard, Narrative of the Voyages and Services of the Nemesis, from 1840 to 1843 (1844)
由此可见,匿名信作者和呤唎对明朝定都的错误认识不算当时西方社会的普遍认知,这进一步增大了他们是同一人的可能性。另外匿名信作者和呤唎都认为洪秀全定都南京是继承明朝事业,只要他攻打北京就能控制全国,这个观点很可能源自Lindesay Brine于1862年出版的《Taeping Rebellion in China》:“(洪秀全)效仿明朝早期的皇帝,认为南京是全中国首都……如果他立刻率全军攻打北京,他的事业会多么不同啊!……历史清楚地证明了,从被承认的首都施加的权威可以轻易地让中国人服从。”
Lindlesay的著作于1862年出版,并且不代表西方社会主流舆论,我认为匿名信作者和呤唎都受了他影响。此外Lindlesay只提到明朝早期曾定都南京,没有提迁都的事,这大约是为什么匿名信作者和呤唎误以为明朝始终以南京为首都。
简言之,匿名信作者的身份、经历同呤唎吻合,观点上也和呤唎存在很多共同处,他甚至可能和呤唎看过同一本关于太平天国的英文书籍。在当时西方社会,支持太平天国的是少数人,而太平天国阵营中已知的匿名写作者只有呤唎,我认为这一切不是巧合,匿名信作者就是呤唎。至于为什么匿名信不少内容和呤唎实名出版的书对不上号,则是由于呤唎的心境变化和刻意改写,我会在下文讨论。
参考
1^abCharles Edward Long, Royal Descents: A Genealogical List of the Several Persons Entitled to Quarter the Arms of the Royal Houses of England (1845)
2^根据Ancestry网站收录的呤唎结婚证书信息,他的父亲和他同名。另根据Ancestry和FamilyTree网站的电子档案,这位和呤唎同名的苏格兰绅士于1830年在伦敦威斯敏斯特结婚,而呤唎于1840年出生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我没有检索到同时期伦敦有其他的同名者结婚记录,因此我认为这位苏格兰绅士的确是呤唎的父亲。
3^abCharles, R. Dod, The Peerage, Baronetage, and Knightage, of Great Britain and lreland (1854)
4^ab彭兴,《柯文南博士谈“前太平军上校”呤唎》
5^abc小岛晋治,《呤唎的生涯》
6^Blackwood's Edinburgh Magazine, Volume 28 (1830)
7^abAncestry网站电子档案
8^小岛晋治,《呤唎之墓》
9^The Taunton Courier and Western Advertiser, 22 October 1851
10^abNorth China Herald, 21 March 1863
11^《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译本翻译成“忠心王”,但其实原文是Middle Heart King,应解释为拆字法得出的“中心王”。
12^North China Herald, 19 December 1863
12 个评论
全文看我主页
这个倒是让我想起来之前看的那个帝俄对清军援镇压太平军的了
>>有趣,能提供出处吗?
中俄瑗珲条约、天津条约签订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布,“为表示其对中国政府之亲善,特恩准赠予一万支来复枪及附件和五十门大口径大炮及炮弹”(“致彼罗夫斯基公函原稿”(1858年11月5日)苏联《红档》杂志,1927年,第二十一卷,第198页。)。沙俄公使普提雅廷把这个决定通知清政府的时候,还提出愿意派沙俄军官来华教练中国军队(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卷二十五,第39页。)。与此同时,沙俄外交部还拟定了“一笔总额五十万卢布的特别拨款,此款规定用于建立中国的军事力量”(“高尔察科夫奏稿”(1859年1月17日)苏联《红档》杂志,1927年,第二十一卷,第198页。)。沙皇也批准赠与清朝的军火将从尼古拉耶夫斯克启运中国。
ps:恁俄这援助看着有点1848欧洲之春的感觉
>>感觉和镇压长毛没什么直接关系啊(思索)
忘发前情提要了
1859年初,沙俄驻华公使伊格纳切夫赴京履任,外交部给他发了一道训令,说:
“十多年来,中国内战持续不断,交战双方互有胜负,而中华帝国终究依然存在。……这个帝国尽管遭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种种震荡,可是它存在了三千年,而且保持了它本身的法律甚至风俗习惯的全部独立性,很难预料国内混乱和外来文明的种种压力将对它发生何等作用。不过,我们仍不完全赞同那种认为中华帝国的末日已经临近的观点。……中国历史的进程表明,经过一段时间,即二百年时间,就有一个新的王朝通过战争或内部改变而接替中国的王位。人民对此已养成习惯,以致于目前他们正在等待着这种更替,因为清朝的统治已持续了相当于此的时期。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很可能就在您驻节北京期间发生,所以现在应首先考虑加以应付的问题是,建立中国以前的(明朝)或新的王朝对我们更为有利呢,抑或照旧维持满人的江山对我们好处更大?中国王朝总是具有不能容忍外国人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更替对于我们当然不会有任何好处。此外,我们应当为所有的条约,从彼得大帝时代的某些外交往来。直至最近签订的两个条约,而感谢现今的王朝。因此,在同样的条件下,最好还是支持满人保住中国的王位”(“给伊格纳切夫的训令稿”(1859年2月17日)
>>忘发前情提要了1859年初,沙俄驻华公使伊格纳切夫赴京履任,外交部给他发了一道训令,说:“十多年来,...
这样看你鹅在1858年之前对长毛似乎完全是没有得到一点有用的信息啊,感觉就像是完全不知道长毛到底是什么只是认为有个叛乱的汉人政权的样子
>>这样看你鹅在1858年之前对长毛似乎完全是没有得到一点有用的信息啊,感觉就像是完全不知道长毛到底是什...
在此之前的亚历山大二世:少话,阿穆尔(aka黑龙江)流域开疆拓土中
(而且1858这个节点刚好是瑷珲条约签完
>>在此之前的亚历山大二世:少话,阿穆尔(aka黑龙江)流域开疆拓土中(而且1858这个节点刚好是瑷珲条...
说起来我以前在调查牢目田对长毛黑屁言论的时候有专门研究了谢大头的,,,
非常离谱的是此人声称长毛进南京以后没破坏清真寺,然后用了引用书籍,,,
然后我看了引述的那本书的最原始引用,是南京教区主教的信,那篇信里充满了各种早期基督徒殉道故事风格的“南京基督徒受难记”,然后我确认了那个主教当时在上海。。。最离谱的是全文根本没有一处提到清真寺。。。不知道老反贼们怎么望文生义发明历史出来的,说实话好像到目前为止我都没看到过什么中国内陆伊斯兰教信徒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史料
>>说起来我以前在调查牢目田对长毛黑屁言论的时候有专门研究了谢大头的,,,非常离谱的是此人声称长毛进南京...
清代太平天国运动时(1853-1864),净觉寺大部被拆,砖瓦木料大多“移建潘邸”(太平天国东王府—瞻园,现太平天国纪念馆)。寺内的明代建筑只留有礼拜大殿的围墙和砖雕牌坊一座。礼拜大殿的青砖围墙高9.5米,墙面镶有三块碑石,分别刻有“光绪丁丑三年(1877)桂月重建”和光绪乙卯五年(1879)巧月重修”等字样。
我感觉要证实或者证伪这个事情的主线还是 南京各大清真寺的历史记录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