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流行文化在港澳台和东南亚,有多大影响力??

听说中国的网剧,电视剧,电影在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挺受欢迎?

像薛之谦,肖战,tfboys有不少台湾粉丝,这个我在刷youtube评论区的时候是能感觉到的,繁体字评论很多,证明了大陆明星在港澳台有一定流量。

还有大陆的抖音快手,流行歌,综艺等等,在港台和东南亚华人地区,有多大影响力??

中国的流行文化会成为大外宣吗?
    不知道,不过按常识推断,应该没什么影响力。
    YouTube上很多繁体字,都是大陆人打的,他们看不起简体字,就这么简单。
    大陆玩的流行文化,都是海外玩剩下的。中国的专制制度,决定了大陆在文化上不具有原创性,不可能领导世界潮流。真正具有大陆特色的文化,都是反动的、丑陋的,比如说样板戏、红大妈广场舞。
    提这个问题,也说明了我们文化上的不自信,中国在共产党的钳制下长期闭塞,习惯于用仰视的眼光崇拜别人,等自己有了一点好东西,也希望别人反过来崇拜自己,这其实说明了内心的自卑。
    等中国民主化以后,文化和信息都可以自由传播,别人的好东西我们都可以享受,我们的好东西别人也会欣赏,就没必要在乎别人的眼光了。
Mandoza1336 一個便當不夠,可以吃兩個啊。
看你從哪個方面來看,我可以跟你講講我個人的經驗。

在中年人方面,彼岸的影視劇無疑是影響力極大的,像瑯琊榜、后宮甄環傳,在台灣的名氣很大。
綜藝節目的話,我是歌手前幾年在台灣蠻紅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鑑定寶物的節目,都在台灣的特定圈子小有名氣。

在年輕人方面,中國有嘻哈,一些選秀節目也在臺灣有一定的市場,但大概有就那樣。目前還是日韓文化為主流,影視方面也都是美劇或者日韓劇以及本土的鄉土劇居多。

不過值得一提的事情是,鑒於左岸的網路文學受打壓,以及出版審查的問題導致無法出版。只得在台灣出版,因此許多作品在台灣有一定的知名度。
抖音在台灣有成長但說不上獨佔性,東南亞和美國使用比例更高,偶像和綜藝也還比不過日韓

但電視劇很大程度填補傳統觀眾市場。自從演藝圈被中國市場大規模吸引過去,台灣十幾二十年沒有產出話題層級連續劇,對價值觀敏感的群眾習慣看歐美劇,但大眾還是逐漸從日韓劇轉向陸劇,幸好還是以古裝為大宗

台灣以前有個說法:包青天人治觀念可以讓社會的法治觀念倒退二十年。宮鬥、歌頌大國、頌揚中華之美的調性確實相當有害
能輸出的除了古裝劇之外,其他都不太帶有意識形態。

因為其他全部都是港台文化的仿製品。綜藝是模仿台灣日本,選秀是模仿美國,唱華語情歌是模仿台灣,抖音是instagram的簡潔版。

真正帶有地道文化的如相聲,二人轉,甚至抗日神劇。在海外都沒有市場。

惟一成功輸出意識形態的是古裝宮庭劇,宣揚君臣父子 家天下 天朝思想 整套劇都是陰謀詭計爾虞我詐。看久了都腦殻疼。
先說結論,鄙人以為大陸的流行娛樂,在台灣毫無統治力

老年人(60+)

老到快凋零的老年人,有文化的本省人與外省人,還有日本文化孓遺(演歌)或民國原鄉遺緒(民謠),基本上是追求風雅的,流行文化除了戰後大行其道的歐美外,不夠精巧的速食娛樂,應該打不進他們的生活。

而沒文化的老年人更注重社交活動,啥流行娛樂基本上是馬耳東風,留不住生活中。換言之,他們生活中會接收到高產量的大陸流行文化,但是不會主動花錢消費、也不會主動傳播、更不會花心思改良(缺乏美學),利益與訊息不會反饋給創作人,除非小團體核心有人執意一直使用,否則更新鮮的玩意出爐,他們馬上改換門庭(免錢的更好),是最差勁的消費者

青壯(30~50+)

這橫跨世代的範圍,這些世代是主要消費族群(同時也是創造者),主要是受到歐美(西洋)、日本(東洋)、香港(中西合璧)影響,基於戰後各國復興的速度,大力輸出文化與娛樂,台灣本土,不論老外省或本省文化都扛不住。

台灣1970s曾經有過校園民歌作為對西洋的反制,但基本上是學界起頭的采風民謠,商業市場與精緻度不敵西洋,因此在80s就消退,或是轉向國語流行歌壇、綜藝。

但是隨日本大舉攻台(1980s),外加日本與香港強強合作,基本上台灣的「華語」流行文化都是被壓著打,或是跟香港合流,才保有顏面

1990s美學低落的國民黨開始青黃不接,對台灣社會壓制力減落,這一代的人才基本上是台灣抄人,雖然經過80s的經驗累積,但精緻度依舊不高,不過但至少電視台、廣播電台、唱片業都與國際接軌,有一定規模,但華語流行文化基本上還是以香港為執牛耳者能賣到東南亞也是多虧香港的國際色彩,還有台灣引進不少優秀的馬來歌手

2000s是因為香港開始走下坡,外加台灣開始大量原創,走了香港老路,外加扁時代傳媒爆發,台灣開始大量接觸各式媒體,因此...西洋與東洋的執宰力更加牢不可破
這時候因為中國大陸開始雄起,所以成為華語流行的消費國,因此這世代的華語流行賴以爆發,但也導致港台藝文西移,長久來看是台灣斷根。所以周杰倫、蔡依林基本上是吃了大陸市場的大補丸,但基本數值面板沒變。

2010s基本上是中國開始本土化的年代,大量港台人士在大陸開花結果,又有美日奧援,流行開始商業化與精緻化。但台灣陷入經濟困頓,因此反而無力消費,這年頭台灣反而吹起不用花大錢的懷舊...沒錯,西洋與東洋老歌回春,還有民歌又復活啦。

至於大陸文化入侵一說,基本上是香港的傳媒、台灣的買辦願意逆向輸入大陸也很能屈伸,當時(00s~10s)的老一輩(約50歲)紛紛沾光,所以願意大力宣導大國崛起,以及大力讚揚周杰倫起頭的中國風,不然周杰倫在以往(00s)被視為不入流(也就是不夠精緻)。

**

年輕人我不熟...但成熟後應該會建立天然敵我意識,如果大陸繼續這樣膨脹下去

至於成熟後還跟某些沒文化的老人差不多的話,大約不是壞,就是蠢,這種人也只配當消費者,而無法當創造價值的創作者

這幾年大陸成熟後,開始貶低港台往年的文化輸入,斷絕港台在國際的活動空間,導致港台的邊緣人屬性復活,開始催生本土意識以自救,也就是所謂被迫獨立的天然獨,但這代人反而吃不少成熟紅利,而逆輸入失敗,也是因為早10年磁吸港台導致空洞化,任由野生創作人補位的後果

我個人是不看好整體華人文化的前景,特別是目前主宰者的中國大陸氛圍不佳。
華人文化輸出的最高峰是港台合作時代(80~90s),利用香港的國際色彩與台灣的國語能力,但其高度與精緻度不及日韓,主要還是消費者的命
upgraded 海外华人
谢邀,

由于年龄的关系,早期哈的是美国,日本,香港,过后韩国就没时间玩流行了。
最近的中国不管是电影,连续剧或者网剧给我的感觉都没什么新鲜感。
都是以前日韩美重新包装的流行文化,给 00 后可能有 impact ~
就好像有个小妹妹告诉我,我是一只小小鸟很好听,是一个女孩的歌一样傻眼,这不是赵传的歌吗?
要说中国导演的话,我比较有印象的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
香港的有杜琪峰,吴宇森,王家卫,徐克等,其实香港还有很多是我认为有为中华文化输出做出贡献的。

现在的所谓中国的流行文化都是在卖高楼大厦,大车,土豪生活的吃香喝辣,玩 CG ~ 这对我来说不是中华文化精髓。
二战以来的成功文化输出,除了法轮功想不出其他了…然后还🤷‍♀️
茜茜是一只猫 假装自己是不可知论的无神论
谢邀,我是马来西亚人。

我就说说我所看到的,从以前开始我对你国的任何综艺节目跟影剧都没有兴趣。

面熟上的追星女孩都挺喜欢华晨宇跟肖战,之前是tfboys跟鹿晗,
近期抖音开始有各种明星入驻抖音后,她们都有用抖音。

我对这种外貌韩系的你国流量明星没有任何好感。

每年都有上映中国的贺岁片,本地销量我真的不记得了,因为我都不看。
总觉得套路来来去去都差不多,而且近年来的劣质特效根本就是五毛做出来的。

之前面熟上也有各种电视剧的截图,如懿传真的非常的火热。
可能那个是真的好看,一直在知乎也有看到各种细节解说。

偶像剧翻拍也是挺火的,不过都比不过从前的经典,像流星花园就被改得非常惨不忍睹。

近期还要翻拍新加坡经典连续剧,小娘惹🤦‍♀️🤦‍♀️🤦‍♀️
我在想你国是不是没有办法在各种框框的限定下自由的创作而导致最近常常各种经典连续剧翻拍。

我也看到有朋友蛮热衷解谜唐人街探案。

N年前家里人还没各自东奔西跑时,综艺节目也是非常的火热,
我总是看到可以在每个星期六日看到中国好声音。

现在面熟上看到的是拜托了冰箱,向往的生活,青春有你,
之前奔跑吧也很火,老是各种西皮的意淫。

要是还有想到啥再来做补充。
好煩 幾時能跑路?
我覺得輸給本大陸人我都不看⋯

中國的綜藝真的沒什麼好看的 從來也不追 估計是我自己不喜歡看那類很假的真人秀吧
而且中國大陸的綜藝真的話噁心 不是抄日韓就是抄歐美 最典型的就是湖南衛視馬桶台 上次抄了粉紅救兵那個綜藝結果讓我氣得跳腳 超級辣雞 還抄日本那個學生天台喊話結果搞出來一股社會主義氣息 噁心至極 馬桶台的抄襲節目我真的見一次罵一次
不過我也迷過我是歌手

tfboys和薛之謙可能真的有點名氣吧 但是肖戰???Excuse me??要不是那個舉報什麼AO3事件他就是一個一百三十線的路人明星罷了 在中國連名字都沒聽過的那種明星 上次他出新歌 qq音樂榜單第一名 據說賣了上億首 但我朋友圈沒有一個人分享他的歌 反觀周杰倫一出新歌朋友圈就霸屏 肖戰名氣就是他那些無腦粉絲刷出來的吧 飯圈這種垃圾東西我也是一生黑

劇的話 明顯就是歐美劇更好看 港劇內容質量什麼的也比內地劇質量高
連戲劇我身邊的女生真的很愛看"後宮真煩傳"、"步步驚心"等宮鬥劇,然後看完繼續反共,宣傳效果=0。(我就不懂半光頭的美感)
我個人不愛看連戲劇或偶像劇,不管日韓中台歐美,我jo是不愛看,偶爾中的偶爾會看。順便一提,我特反感宮鬥劇,討厭的不得了。
中國電影好看的很少,沒什麼在看。
台灣流行歌都很少聽了,更不要說中國的,只有剛好聽到覺得好聽才會去找來聽。
不追星,但是會看K-POP,中國的...太尷尬不看,自從微博撐港警事件,中國在韓務工的idol們刷新了我的三觀之後,繁有中國人的K-POP團體我都不看(太噁心了!)
抖音...我只看過溫精靈,而且是在YouTube看XDDD
臺灣魯蛇 新注册用户 這裡兩岸人民都相當理性,看了感覺氛圍蠻好的,謝謝各位
我我我 薛之謙的歌大概六成我都會唱

其餘四成大致上也能哼上幾句
林琳霖 我想成為馬來西亞台灣人
馬來西亞人來答題
我本人是追星一族,在東南亞幾乎都是玩tiktok的多(我本人是沒有玩這種東西)
我在影像店做了幾年,是有看過有00后拿著愛豆的照片拿來冲洗
除了薛之謙和TF三個小孩外大部分我都不知道他們是誰,就連是大陸的還是韓國的我都分不清
我想我現在提起棒棒糖或者飛輪海,00年的應該很少人會認識他們吧?╮(╯_╰)╭
中国也许可以出口电视机,但中国永远无法出口电视节目——撒切尔夫人。
中国的流行文化连中国人自己都觉得丢脸,除了抄袭还是抄袭,从歌曲、综艺、电视剧、动画、甚至是相声都在抄袭日韩欧美。去B站搜索抄袭,各种扒抄袭的,特别出名的代表有《爱情公寓》《湖南卫视各大综艺》《笑傲江湖》花粥等音乐人,甚至连相声都抄袭日本的漫才你敢相信吗?中国所谓的流行文化影响力都是还没败光的香港电影残留的影响力。
天下无贼 你想多了…………
谢谢邀请,这个方面真的不懂,无法回答。

不过抖音快手,不能算流行文化,更像是一种视频社交,他们的流行我觉得和文化关系不大。美版抖音上面应该流行的还是美国文化吧。
台灣來的麻雀 當我們都走上街/當我們懷抱信念/當我們起身扮演/英雄,電影,情節
謝邀,但我基本不追星也不用抖音,我不知道怎麼回答比較符合真實情況⋯
抖音的用戶很廣但意外的不是很受歡迎,我玩的moba遊戲有個抖音分享選項,大馬群有教怎麼把那個去掉。
演藝圈早幾年比較紅,現在我覺得關注的人比較少,戀與製作人的虛擬男友的粉絲感覺還比TFboys多。
歌曲很紅的很少,滿多人覺得沒誰麼意思而且不接地氣,很多歌又吼又叫聽現場或綜藝還行,錄成唱片就沒人買了。
綜藝,這個也很無聊我覺得,大家都知道選秀節目台灣藝人沒機會贏頭獎,後來連演都不給你演了;一些素人節目的安排真的是智障,明明照抄韓國變《跟你唱》,先給藝人唱一小段之後4/5給素人表現,到中國就變成素人先唱最後藝人唱高潮部分,感覺像在屌打路人(但是副歌本來就好表現)。製作人腦子是給驢踢了吧?
中国流行文化在东南雅地区土生人口群体中,在蓝丝,福华和马华群体之外影响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实际文化输出水平远低于韩国。
分韩国和日本流行文化输出秩序下的剩菜剩饭  主要通过模仿抄袭韩国韩流做那种物美价廉的廉价瓦房店版韩流欧巴哥哥卖腐CP路线  主要对象就是喜欢看男男cp且经济能力中下等的东南亚腐女 有钱的就去追韩国日本或者欧美了
僅表示個人喜好
我沒有看過任何中國劇,因為我追劇偏好美劇,因為可增強英文聽力又比較喜歡美式劇情
看過中國歌唱節目,但是不會刻意去看,因為感覺來賓觀眾反應太誇張...
看過愛情保衛戰,有刻意看過幾集,觀念可接受覺得不錯,但是感情問題變化性不高容易劇情疲勞,而且一些中國地方觀念跟台灣不同,缺乏代入感
一些比較年輕的文化我追不上,例如-抖音...
我分析自己對中國流行文化的距離感是因為現在的"中式美感"讓我感到不舒服
我很排斥美顏相機,照片調顏色.磨皮.上點妝...這是我能接受修圖的極限
自從美顏相機開始自動把人臉削骨.墊鼻.小嘴巴.大複眼...Oh~No!!這已經不是人類的臉了!是螳螂!
所以跟網紅有關的我都看不下去
vitamin 黑名单
涉中的繁体字评论就代表港台?那就和涉港或涉台的英文评论代表全球网民一个道理,你是觉得中国人不会繁体字,还是觉得港台人不懂英文?
有好几个缅甸越南的....游戏客户(只能想到这种称呼了),我因为接触欧美文化更多完全不认识cpop这些,但是看他们天天分享一些综艺(....)而且他们中文也不是很好那种,所以感觉应该还是有一定市场
qingcheng 海外党上班族
你在这里问的话,就像在曼联球迷论坛问曼城的影响力一样,都会告诉你从来没听说有这个球队。

实话实说,十年前或者更早以前的话近乎于0吧,现在可能是10?当然,满分是100。
blossom 要多愛自己ㄉ貓頭-臉皮厚一些,快樂多一點
會,看得出來中國演藝圈有一定的滲透,
而且越來越強,
本魯在同溫層有看到不少臺灣國高中學子喜歡中國明星和綜藝節目的消息,
就連我自己偶爾也會看看有沒有好看的中國劇(但好幾年沒看了),
或是看一下當紅明星的花邊新聞,
但本身的習慣跟以前是差不多,
可能是因為吃偶像劇+韓劇長大的關係,
中國近幾年更強勁的流行對本魯影響不大。

然後現在抖音不僅有許多小孩在看,
更有許多8+9在上面拍影片,
因此老人如我對下一代的立場非常擔憂。
MW_97_70 香港巴膠
香港人路過
我是有看Bilibili追一些美國綜藝的(例如masterchef)
但其他我沒有看
在我的社交圈子內中國綜藝也沒有太大影響力(但香港還有一些人有看中國劇)
要就影響力評分的話 大概是30/100
做個自由西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身邊的人是都沒怎麼在看拉....
大家一直認為抖音很白癡,只有on9才會看...
電視劇什麼的,更多看的是美劇韓劇日漫..用netflix...還有viu TV...
之前有些人(包括我)會看b站,現在沒有了...
感覺沒有很多人在看拉,流行歌也沒在聼的,
感覺內地的劇沒有很好看,要麼就是三姑六婆,要麼就是大瑪麗蘇,而且演員也沒有很喜歡,劇也不是很有內涵...
電影也是,好像沒什麼亮點的...可能是因為本人喜歡看恐怖片....
不過有些遊戲其實還不錯,
最有影響力的東西 我想應該是戀與製作人...
本人很關注乙女遊戲,ig上面超多戀與製作人的東西...
不過我對此很不屑,科科
自由鳥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無論是肖戰還是tfboys,我本人只知道名字,還是從非本地網站知道。其他資料包括身高外貌年齡等等不概一知。

近年來,我看過的中國影視作品有《三生三世》、《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藥神》是被當時的有中國內地背景的同事推介,一起去看的。我覺得韓劇或美劇比較吸引我。

至於中國綜藝節目?沒有。

抖音?手機沒有這種東西。
xj4bp6ru83 支持台灣獨立建國,台灣人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國家
抖音我不太清楚,但中國電視劇我身邊有親戚會看,有個親戚會看中國劇而不看其他日劇韓劇歐美劇也就只是因為他不懂外語覺得一直注意字幕很累,看中文的比較不累而已(……),說不定這樣的人其實也不少?
小林财经japan 油管博主,欢迎订阅关注哦
我感觉tiktok影响力还是有的,大部分人还是抵挡不了一种感官的诱惑,对政治也没什么感觉
一開始中國的真人歌唱比賽在台灣還滿受歡迎的,現在不知道。

有名的電視劇大概是甄嬛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至少我身邊的人是看nettflix
新马对中国流行文化占市场少到可怜。

说Ktv倒有几首曾经很红的中国创作的歌,比如我们不一样,刚好遇见你,演员,等。追歌不追星。

这里的市场已经被韩流吹很久了,连我都失策,我十多年前以为韩流只是一时罢了。现在是越吹越火。连我都迷上了。

中国网剧,电视剧这里也不怎么看,最后一个较火的还是《延禧攻略》就没了。
NZRdlClr5 嗆聲完了改回來了
你是説抖音還是tiktok?
東南亞的確很多人用tiktok的,甚至日韓也有人用,那是抖音的海外版也是同一個公司的,但是具體審核方式之類會有不一樣
一般海外用的都是tiktok居多

我也不是台灣人,但我經常出沒台灣網站
前一陣子(好一陣子了)有一個中國電視劇,似乎是古裝戲,當時很紅現在想不起名字了,有看到台灣網友在論壇討論的。我也就見過這麽一次是台灣人認真談論中國電視劇
當然不認真的有很多,抗日神劇就是中國電視劇輸出之經典,日本人還出了專門的「中國抗日神劇鑒賞全攻略」,附「抗日神劇裏常見的中國風日語對照正統日語翻譯」「角色關係圖和笑點大全」等等一本正經的認真玩梗,還被翻譯成中文逆輸入……
影响力基本等于零吧,中国大陆的这些综艺形式基本都是抄日韩的。所谓大陆的流行文化基本都是欧美日韩玩剩下的,说实话没什么新意。
PulicatLagoon Great India more than Hindi, Great Britain more than English.
蟹腰!遵循金字塔原则先给结论:现阶段的大陆流行文化绝对不可能成为大外宣,正一路向北地行驶在大外羞且不知耻的道路上。
然后摆事实。港台老一辈和年轻人一般来讲是有代沟的。老一辈(妈妈辈和爷爷辈)的品味虽然也有地方性(比如香港的粤剧和台湾的布袋戏),但是对于金庸武侠、琼瑶爱情、四大名著、民间话本以及宫廷秘录等中国传统为载体的流行文化跟大陆的观众有着一致的光谱。年轻人对日韩或欧美流行文化的热衷主要是因为全球化潮流下的一个正常缩影(正如在欧洲荷兰乃至原西德地区的年轻人更多是受美国流行文化的影响,来自原东德地区的乐队反倒更具有北欧甚至英伦情调),更重要是拜众所周知且愈演愈烈的CCP倒行逆施所赐。CCP的逆行一方面造成港台年轻人对中国/大陆/内地的隔阂,另一方面也使得其治下的文化创意不断被桎梏。1997年主权移转前夕,香港一批优秀学生代表曾应邀来大陆参观。大陆这厢地方领导拿出浑身解数组织了一场文艺演出,香港学生事后接受参访表示关于艺术这个词两地是一种写法两种理解,这个学生眼神透露出失望的同时也在心中种下了移民的种子。台湾由于历史的原因,跟日本有着天然的亲近,Taiwan is a Chinese-speaking country with Japanese characteristics , 可以预见的未来,日台文化的交融将是东亚文化交流史的一大主旋律。东南亚的华社本人不是很了解,上面几位葱友的回答可以参考,东南亚文化本身多元丰富即使是华人文化实际上也自成一脉,比如娘惹文化是Nyonya出于Chunghwa而胜于Chunghwa。越南可能是一个特例,历史上北部地区受中原文化以及滇缅文化影响颇多,现实中大量瓦房店中文歌曲以及中文言情剧,高度疑似大外宣病毒阳性。
最后讲道理总结一下。即使是流行文化本身也是文化,未有积淀,何来流行。中国大地自秦政以来历经多次兵燹人祸,三代积累损失殆尽,更有共产新政荼毒,文脉祖荫鲜有幸存。所谓游东瀛方晓汉唐,历高丽而知宋明,中华文化之复兴,其根不在中华而在东夷,此言虽闻之荒谬,但思之痛心。我辈若真不舍中华千年情,则必不惧东游万里路。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