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书籍推荐:《被忽略的女性》数据上的性别忽视/偏见

“data bias in a world designed for men”
“从政府政策到医学科技研究、职场环境、城市规划、产品设计、媒体等,本书讨论数据偏差给女性带来的影响。”
-Invisible Woman, Caroline Perez著

“男人是人的理想状态么?”
“细数我们看不见的歧视。男人是这个世界的默认代表。”
-豆瓣

我是几个月在audible上听作者朗读的,没有实体书,自己记忆力也不好,所以觉得开头用网上的评论比较好。

本书文字比较干涩,有人反应像是在读论文,我听得津津有味是因为这些数据非常令人大开眼界。

有理有据比从个人感受出发更有说服力。

不论你是什么性别都应该看看。

本人女,我一度觉得自己挺femisit的,但是看完才发现自己有时下意识会歧视女性。本书中也有提到,人们对强势的男性更宽容、佩服,用同样的语气措辞说话时女性则会给人一种“凶、bitch、一点都不友善”的感觉。

我从来没意识到我的友善我的“你说的有道理”这种爱检讨的态度是一种社会对我的性别要求。自从听完这本书我时刻都能发现自己和身边的女性对社会的“顺从”。

本书探讨的方面比我举的例子要更有深度和广泛。

目前没有中译本。audible和kindle上都有英文原版。
如果有人感兴趣,我可以翻译一些发在品葱上。



-----


补充:


本书讨论的是女性数据缺失,所以女性被遗忘,生活在世上更加不便。

比如手机的大小,默认适合男性,对女性普遍偏大。

比如汽车安全,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死xx%(不记得了),因为汽车安全是按照男性身形设计。

比如药物开发,测试药物是在男性身上,所以女性服药时作用可能不同。

比如在开中央空调的室内女性更容易觉得冷,因为男女体温不同,而最适宜温度是按照男性订的。(购物中心、办公室等)

比如道路规划好之后才发现常有女性抱怨道路不好。男性觉得人行道路面挺平整,而女性反应路面很糟糕,研究之后发现因为一般是女性负责推婴儿车(对缝隙更敏感),而男性使用人行道只是在走路。

当然这些都在逐渐变好,更包容。

本书所说的数据平等是世界需要把女性考虑进去,问一问女性的意见。

没有要让大家都一模一样,那样世界多无聊。

只是希望能彼此理解,关怀。


再注:改了标题,怪我写错了。从歧视变忽视/偏见吧。
24
分享 2021-06-12

93 个评论

這種操弄數據的書基本離不開類似 “女性平均身高低於男性,所以上帝歧視女性” 這種邏輯。
>> 這種操弄數據的書基本離不開類似 “女性平均身高低於男性,所以上帝歧視女性” 這種邏輯。

贊同。。。。。
心裏有鬼,看什麽都鬼
心裏有歧視,看什麽都歧視
戴上一副世界歧視男性的眼鏡再去聼同一本書,你還能得出作者都在歧視男性的結論呢
就看你戴了什麽顏色的眼鏡
男打女,大多數人的直覺反應都是男人不好:好男不打女,紳士不能用暴力
女打男,大多數人的直覺也是男不好:一定是他做了壞事,女才打他
男被女打了還手,也還是男不好:好男不打女……
從這個現象裏我也可以得出結論:人都是平等的,但女人比男人更平等
對書本身自然沒有讀過

但是題主請現實一點,我現在給你選了,一個身高150男性長相醜陋的男性,和一個身高170,人很端莊威嚴的女性,你會選聽誰的。  我相信即使一般男人,可能大部分也會選女性。  男性最優秀那一部分一定平均身高比普通人高,長得又好看,然後智商又很高。  如果一味追求數據上面的所謂平等而完全不看個人特質,請問這和共產主義有何區別。

再拿所謂父權社會代表作台灣來說了,台灣外交部升官最快的很多都是c區外交官員。  所謂c區都是非洲這一類的,選擇去這一區的台灣女性外交官非常非常的少,幾乎可以說沒有。  但是有去的其中一個,不僅升得非常快,我一下子忘了什麼名字,連李家坡的人都狂追。  

女性優秀當然有很多,但是這種女性大部分其實會被優秀男性瘋狂追求,最後留在家裡結婚生子,也希望題主考慮到這點

哦,被李家坡家族狂追的那一位,先生在台灣醫生界也有點名氣,我相信她比很多優秀男性聰明,但問題來了, 很多女性,在非洲瘟疫國和醫生太太,有沒有可能,會選擇做太太??
幫補血,不過最好講一些書裏的案例,比較好讓人理解

我自認爲現在已經做到對待任何性別不管行爲語言還是思想上都平等,但是有時還是subtle會有微歧視女性的情況。現在社會不管是媒體還是日常用語依舊很多隱蔽的性別歧視
>> 這種操弄數據的書基本離不開類似 “女性平均身高低於男性,所以上帝歧視女性” 這種邏輯。

书里并没有这种内容。主要讲的是我们人类社会。你说的这个逻辑我反而不理解。equity和equality是有区别的。
>> 心裏有鬼,看什麽都鬼心裏有歧視,看什麽都歧視戴上一副世界歧視男性的眼鏡再去聼同一本書,你還能得...


每次说到女权总有人要说男权。这就跟说中国不好粉红就会反问“美国好哪里去?”然后举例美国123。
是的,世界上有些政策或者偏见是歧视男性优待女性的。但希望你把视角放大一点,看看全世界是女人更占便宜,更平等吗?

这就是我为什么推荐这本书。书不是作者的个人感受,是拿数据和案例来说话的。我们读者看完了可以有个人感悟。(我的就是我原文里提到的)
>> 幫補血,不過最好講一些書裏的案例,比較好讓人理解我自認爲現在已經做到對待任何性別不管行爲語言還...

谢谢补血。你说得很对...我需要补上案例。等我把书买了。

感觉大家对这本书都没搞明白,书上讨论女性数据缺失,所以女性被遗忘,生活在世上更不方便。

比如手机的大小,默认适合男性,对女性普遍偏大。

比如汽车安全,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死xx%(不记得了),因为汽车安全是按照男性身形设计。
>> 谢谢补血。你说得很对...我需要补上案例。等我把书买了。感觉大家对这本书都没搞明白,书上讨论女...


這個是我聽過最荒謬的事情了,原來女性比較容易出車禍死亡,是因為汽車按照男性身形設計
那麼我是不是可以說男性在戰場上和職場上死亡率比女性高,是不是這個世界按照女性的要求設計戰爭和職場。 

我不打算說服題主,但是這個實在太荒謬了
題主一定心中憤憤不平,我讀了這麼多書,你這個傢伙懂什麼,我get到你背後邏輯,所以沒有意願說服你,事實上你一定在這裡得到比我多很多的贊同
这种以‘压迫和被压迫’主题进行的讨论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他究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

我刚出中国的时候,受到北美左派理论盛行的影响,脑子里也充满了各种作为亚洲人的被压迫感。当时一件很小的事情就能激怒我并且让我难受一整天(比如排队结账的时候收银员对我态度很冷淡,或者某个人走在我前面没给我扶住门)。当时的感觉就真的是全世界都充满了对我的恶意。
而我现在并不觉得有谁歧视我,我活的其实比原来精神状态更好。

不知道有没有谁有类似的体验,但我是真的从此彻底告别了这种思路。
>> 對書本身自然沒有讀過但是題主請現實一點,我現在給你選了,一個身高150男性長相醜陋的男性,和一...


本书讨论的是女性数据缺失,所以女性被遗忘,生活在世上更加不便。

比如手机的大小,默认适合男性,对女性普遍偏大。

比如汽车安全,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死xx%(不记得了),因为汽车安全是按照男性身形设计。

比如药物开发,测试药物是在男性身上,所以女性服药时作用可能不同。

比如在开中央空调的室内女性更容易觉得冷,因为男女体温不同,而最适宜温度是按照男性订的。(购物中心、办公室等)

比如道路规划好之后才发现常有女性抱怨道路不好。男性觉得人行道路面挺平整,而女性反应路面很糟糕,研究之后发现因为一般是女性负责推婴儿车(对缝隙更敏感),而男性使用人行道只是在走路。

当然这些都在逐渐变好,更inclusive。

本书所说的数据平等是世界需要把女性考虑进去,问一问女性的意见。没有要让大家都一模一样,那样世界多无聊。只是希望能彼此理解,关怀。
>> 对啊,那为什么要觉得共产党压迫你呢?意识到共产党的压迫,让你的收入变多了吗?心情更好了吗?回去...


没必要这么挑衅。有人事实上在压迫我和我觉得有人在压迫我是两个概念。如果你觉得实际上有压迫那你可以保留你的看法,我保留我的看法就行。
>> 书里并没有这种内容。主要讲的是我们人类社会。你说的这个逻辑我反而不理解。equity和equa...

“本书讨论数据偏差给女性带来的影响”
另外如果楼主买了这本书的话 期待分享一下对于汽车安全系统的分析。。。听起来的确非常离谱
>> 本书讨论的是女性数据缺失,所以女性被遗忘,生活在世上更加不便。比如手机的大小,默认适合男性,对...

題主,你知道什麼嗎,我不覺得這些數據是謊言,事實上它們應該有大程度的真實性在裡面。

我反問你一句,監獄裡面大部分是什麼性別,街頭流浪的大部分又是什麼性別。 我懂你背後邏輯,這個世界應該更包容,女性才會更快樂更安全,我相信書中作者的意圖也在於此。 還是強調一句,我不打算說服你什麼

但是美國社會白人女性自殺率高於黑人女性自殺率,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一直無法理解這種現象,直到我意識到我一生讀到的白人女性作者們背後永恆追求的,這個世界應該更包容,女性才會更快樂更安全。 對此現象我不打算說出任何我真實的看法,我只能說我懂你背後邏輯,所以也不打算說服你
ollapse"> 我感觉这些女权分子并没有做些什么实际的事情去改善她们认为不利的环境,她们总是在大声音的疾呼、谴责、批判,要求男人给她们分得一些权力
感觉描述的这几个例子都有oversimplification的倾向,但是没看过这书,不知道书里引用的数据有多严谨
>> 每次说到女权总有人要说男权。这就跟说中国不好粉红就会反问“美国好哪里去?”然后举例美国123。...

只是個例子而已,我也可以說扶他權
>> 題主一定心中憤憤不平,我讀了這麼多書,你這個傢伙懂什麼,我get到你背後邏輯,所以沒有意願說服...


我觉得自己也懂你的逻辑。你不必猜测我的感受。
和你一样,我也没想说服谁,我只是推荐一本书。如果你对这个题材感兴趣,或者是愿意了解不同立场不同观点,可以读读。

你抓到了我一个盲点,就是我乱说汽车这件事,我只是隐约记得书里提到,刚好豆瓣上也看到,具体原文是什么我记不清。

我本来也不认可战争,所以我觉得许多男性死在战场上很悲哀。
>> 于是题主,我们就能在您的贴里明悟到,和中国人探讨一种不同于中国人思维的社会是何等毫无意义的事。...


我实在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说男人怎样怎样的回帖 ... 我只是分享一本关于女人的书啊 泪....
有种反贼和粉红说话的无奈感。
>> 另外如果楼主买了这本书的话 期待分享一下对于汽车安全系统的分析。。。听起来的确非常离谱


这个具体例子是真事 因为用来碰撞测试的假人一般是按照男性的平均体型做的 厂家也就按照假人去设计了

但是“歧视”这个概念太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发动人民斗人民了

可能都可以套用“被歧视麻了”这种句型了
可以窥见 这个论坛上的多数男性意识到了他们所受的来自上层的压迫 但却对性别结构性压迫视而不见 拒绝去理解 拒绝承认 因为他们害怕一旦承认了这样的压迫 自己就要失去一些现有的特权 人性本自私
@XDunknownXD

引用编程随想的一句话

“这类话题已经在网络社区引发了严重的对立。

很多人对这类话题已经产生了很强的“防御性心理”,只听得进相同的观点。”

讨论这种话题基本上就是逼老实人站队然后互相攻击 顺便给五毛网警以把水搅混 制造矛盾的可乘之机 这未必是你想要的结果
>> 没必要这么挑衅。有人事实上在压迫我和我觉得有人在压迫我是两个概念。如果你觉得实际上有压迫那你可...


你如果觉得世界没有对女性有实际压迫,恳请你多做一些研究,或者有机会看看这本书。

我不觉得自己被压迫,我比较幸运在女权主义兴起多年的国外,但国内、日本、印度、某些非洲国家的文化都是在压抑女性。

我的家人虽然思想上是反贼,但是文化方面非常传统,觉得女性家务责任更多正常,可是明明我母亲才是养家的那一个。其他家人也看不起我父亲养不了家,他本人也为此自卑,所以刻板的性别义务也在伤害男人。他没收入,却依旧觉得我母亲做家务是义务,所以但凡他做一点家务,都觉得自己是在“帮忙”。

我的其他非反贼家人这种传统思想更根深蒂固。你可以说我是个例,但据我看媒体还有中国人的言论,我觉得中华文化对女性有不少的压迫。你要是觉得我没有说服力,可以多去和女性朋友聊聊。
其实楼主把标题里“歧视”改成了“偏见、忽视”,完全没有这种必要,楼主提到的一些现象,譬如女性在车祸中的死亡率高是因为汽车是按照男性身材设计的,是非常典型的歧视行为。因为汽车碰撞试验的时候使用的假人完全是按照身高超过170的男性设计的。而且这个汽车这个例子是经常被拿出来讨论的,因为这个例子代表了所谓的看起来不偏不倚的数字实际上蕴含了歧视。可能楼主第一次在书中看到这个例子感觉比较新鲜,但是这个例子实际上已经是讨论的非常频繁的了。楼主的这种新鲜感其实反映了中国和欧美的知识精英思考的问题差异很大,很多西方的知识分子关注的话题,譬如多数群体对于少数群体的歧视,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之中是非常冷门的。很多西方的知识分子耳熟能详的话题,譬如性别歧视,对于中国人来书非常陌生,听起来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 感觉描述的这几个例子都有oversimplification的倾向,但是没看过这书,不知道书里...


谢谢提问。非常严谨。都说枯燥,不如当其为论文来读。全是有考证的。

我文中说过,自己没有实体书,而且记忆力不好,补充这些只是想让大家知道这很书大概在讲什么。

而且书也不是打拳的,就是呈现数据。
>> @引用编程随想的一句话“这类话题已经在网络社区引发了严重的对立。很多人对这类话题已经产生了很强...


我也没想到介绍书籍能变成这样。我是希望不理解这方面,想了解这方面的人可以读读。不过没中译本我就是在废话……已购买原书,准备自己翻译一下发来品葱。
>> 可以窥见 这个论坛上的多数男性意识到了他们所受的来自上层的压迫 但却对性别结构性压迫视而不见 ...


说得太好了。
>> 其实楼主把标题里“歧视”改成了“偏见、忽视”,完全没有这种必要,楼主提到的一些现象,譬如女性在...


性别歧视这几个敏感字貌似容易引战,我看到评论才意识到。

“这个例子代表了所谓的看起来不偏不倚的数字实际上蕴含了歧视”,本书谈论的就是这些事~谢谢你替我找到正确的词汇。我词穷 = v =

我也觉得中国缺乏对此的了解,所以才想推荐这本书
補血+1,某些人就是天生愛杠,沒辦法。。。
如果单独为女性开发相关事物,成本过高。所以,没有人会这么蠢的。
多读点书总是好的。放任自己在各种评论区争吵,或是将信任全盘托付给某些直播主,然后按照惯性来产生一些观点——这不是发展自己的理智,而是任由自己的理智慢性自杀。

品葱能吵得最厉害的几个议题:左右、统独、男女......这些问题可以自己上Google检索一些资料,或者在scholar爬一些文,甚至油管有一些讲座之类有的没的,可能蛮有帮助的......
人必然有專長和喜好,世界也不可能做到人人平等,男女更是如此,你不得不承認,不管再接受怎樣的性別平等教育,男女總是有喜好和生理上的差別,承認差別才能做到男女平等。

我雖然沒有看過這本書,但僅從您舉的幾個例子來看,很多都是男女偏好導致的市場差異:

比如手机的大小,默认适合男性,对女性普遍偏大。 ——實際上蘋果手機一直都是有Mini版的,之所以出的頻率慢是因為賣不動

比如汽车安全,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死xx%(不记得了),因为汽车安全是按照男性身形设计。——因為男駕駛員數量多於女駕駛員

男女就是這樣存在天生喜好偏差,男性在電子產品、汽車等領域占主導地位,而女性在衣服、美妝等領域也占主導地位。因此男性在買衣服和買化妝品方面一樣會面臨如女性買手機一樣的困擾。我認為這是市場自發形成的追逐利益的行為——造一個小屏手機不是簡單的把屏幕縮小而已,背後有一系列的工藝環節,最後造成其成本大於收益

市場是追逐利益的,政府應該考慮到性別平等,比如道路规划要考慮到女性感受,要額外給女性生育方面的政策,但是市場不應該為所謂的”政治正確“和”性別平等“買單。
>> 如果单独为女性开发相关事物,成本过高。所以,没有人会这么蠢的。


从没说过要单独开发。
>> 我感觉这些女权分子并没有做些什么实际的事情去改善她们认为不利的环境,她们总是在大声音的疾呼、谴...


“我感觉反贼并没有做什么实际的事情去改善他们认为不利的环境,他们总在大声音的辱骂ccp,等待着ccp自爆或者要分得一些人权”

女性可以从政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女性可以接受教育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女性是什么时候才开始不被当作男性的附属品的?
呼吁,分享信息分享故事,促进交流是多数人都能做的一件事。感谢你愿意流言讨论。
>> 这也就是中国人的能力上限了。

我都不知道樓上那幾位杠精是真蠢還是壞了。平常都在反共支持民主,然而看到有人為自己的用藥安全、交通安全感到疑慮?這是妄想症!心裡有鬼看啥都是鬼!REEEEEEEE
>> 甚至您能看到管理员 @葱侠 自己下来讲话并对我进行了观察处分呢。委实是炎黄男儿,永远的家始终在...


惨...品葱上骂阴阳怪气的骂ccp骂中国人的人那么多,你这顶了两句被观察,是语气过于嘲讽了吗 :/

我知道如果我生气或者强硬灌输我的观点对方肯定不愿意倾听我。

说不定有会有人因为看到这个帖子而愿意了解这个话题。女权不是bangbang打拳不是剥夺男性的权利~正如BLM不是说别人的生命不matter。

说不定聊着聊着这里有些留言的人就愿意真的去看我在说什么。

所以为了那可能发生的转变我也会继续讨论的。谢谢你补了这么多血~
stargazer 品葱娘创作者 回复 巴拉刈
>> 我都不知道樓上那幾位杠精是真蠢還是壞了。平常都在反共支持民主,然而看到有人為自己的用藥安全、交...


只是關於女權逢事找碴的新聞看多了而已,
畢竟放眼世界,會因為一張插圖而攻擊紅十字會 ;會因為劇情安排而對即食麵廣告發瘋 的團體可謂世間少有,
更不用說已成月經文的誣告問題、權責問題之類的討論話題。

另外,(在正常國家)藥物測試的臨床實驗是找自願人士來進行的,不想都是男性的實驗數據的話還請女性多多參與。
“手机大小默认适合男性”

这个听上去根本就离谱,每个人都要手机,女性购买力比男的只高不低,那么多手机厂设计手机不为赚最多的钱,只为了欺负女性?根本就像是预设立场然后套一堆“事实”进去
对于男女议题,我的看法是双方皆有道理,但皆有夸张与非理性思考(比如女性方声称职场歧视天花板、家庭暴力女性受害严重、性侵犯\骚扰、生育带来的心理生理职场问题、“invisible”等议题,男性方声称相同工作量女性收入高、家庭暴力男性受害比例高、93%因工死亡为男性、自杀率更高(欧美4倍多)、离婚中男性更不利、相同犯罪男性刑期长40+%等议题)。关键点还是在于至少让对方能正常说话,辩论骂战(不要人身攻击)都可以但至少别把某一方号封了我就足够满足了。

女权主义一直说父权是万恶之源,它压迫着所有普通女性和男性,但当有人提出诸如上述的同样因父权而起的男性议题时,却要打压(如在宣讲时起哄sexist,甚至冲击在学校宣讲的教室迫使其中止,网络上更是绑架左派全网封对面的言论和号),我猜测这可能是所谓的double standards或者女权自助餐?
這方面的問題也算是品蔥的月經內容了,以前我也參與過幾次,但坦白說成效不大,佩服題主的努力不過很難鼓勵。

倒不是說我覺得這種話題沒有必要,只是恐怕很難得到題主想要的那些回答,同時對心力的耗損、容易引起對人身攻擊的受迫害妄想等不利因素更是值得三思的。
某程度上我覺得社會是 top50%男性受優待,然後是女性,然後是below average的50%男性

什麼意思? 就是女性受的歧視的均等的,無論你的階級/收入/學歷如何,你都會受到同類的歧視;而男性的歧視則是和以上的東西掛鉤.
所以有時候說男性有特權,又有時候說男性很慘,實際上說的並不是同一群男性.


例如低下階層的男性通常死亡率較高,因為須從事高風險工作+缺乏健康生活;但女性而言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同樣地社會對男性之間階級/收入的差異看得很重;同樣地女性之間也有但較小.

然後就是身高,性格這些也是男性之間的差異遠比女性之間被看得重.



惟一女性之間比男性之間看得重的可能是外表,但女性可以化妝彌補差距.
>> 只是關於女權逢事找碴的新聞看多了而已,畢竟放眼世界,會因為 ;會因為 的團體可謂世間少有,更不...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800017/

it has been acknowledged in recent decades that clinical trials have not always adequately enrolled women or analyzed sex-specific differences in the data. As these deficiencies have hindered the progress of understanding women’s response to medications, agenc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worked towards the inclusion of women in clinical trials and appropriate analysis of sex-specific data from clinical trials.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8/200812161318.htm

https://qz.com/1657408/why-are-women-still-underrepresented-in-clinical-research/

另:药物测试组织不愿意接受女人因为女人的激素变化比较大(月经周期),找男性更稳定、方便。
>> 对于男女议题,我的看法是双方皆有道理,但皆有夸张与非理性思考(比如女性方声称职场歧视天花板、家...


你这样说是没错,可是我们讨论的是女性的权利,双方双方,一方是女权,另一方是什么?是男权?是反对女权?我一直不大懂为什么国内一聊起女权就要也说男性议题。可以分开聊吗?

据我所知所闻,大家都看不惯同样的罪行时男性比女性判刑更重,每次有这样的新闻留言都能看出来,没有人赞成女性刑期更短的,都觉得不公平。

呼吁女权不是让男性为女性付出更多。比如多彩礼、做男人要有车有房、男人需要同时顾家还要养家,这些本质还是把自己当附属品看待。趁火打机的双标女拳当然有,喜欢被养着的也有。

我相信真正在乎人权的人是不会对男性遭受的压迫视之不见。女权、blm、lgbtq这些本质上都是在呼吁平权。趁火打劫的那些人,不论在什么场合都有的。
FallenLucifer 🤬不友善用户 回复 XDunknownXD
>> 每次说到女权总有人要说男权。这就跟说中国不好粉红就会反问“美国好哪里去?”然后举例美国123。...

書是拿了數據,你拿了張嘴。
>> “手机大小默认适合男性”这个听上去根本就离谱,每个人都要手机,女性购买力比男的只高不低,那么多...


这本书的作者特意声明了自己无法证明什么,只能通过各种呈现各种数据和统计让读者自己来判断。
FallenLucifer 🤬不友善用户 回复 XDunknownXD
>> 谢谢补血。你说得很对...我需要补上案例。等我把书买了。感觉大家对这本书都没搞明白,书上讨论女...

汽車方面算我有缺失。

手機方面倒是好笑,我朋友買兩台Iphone,一大一小,他老婆立馬要了大的,說看劇好。你確定這不是市場原因?
>>


喜欢你的观点。如果大的舆论环境真是如此就好了。
至于你说为什么不能把两个议题分开,讨论一方就要谈另一方,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讨论”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所以这个前置问题需要先解决(比如r/theredpill常年quarantined)
>> 另外如果楼主买了这本书的话 期待分享一下对于汽车安全系统的分析。。。听起来的确非常离谱


关于假人:
https://cn.yna.co.kr/view/ACK20130729002400881

关于车祸:
https://k.sina. cn/article_1134062635_43986c2b00100iz19.html?from=auto&subch=oauto&ab=qiche&_rewriteTime=1623409021793

美国近日的一项研究发现,车祸中女性重伤或死亡的机率比男性高出73%。

美国维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UVA)研究发现,对于同样系有安全带的女性和男性,女性重伤或死亡的机率高于男性73%。研究团队认为原因可能是男性和女性的骨骼结构差异,可能改变安全带作用在身体上的方式,此外荷尔蒙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身体组织的僵硬度以及受伤的程度。

应用生物力学中心博士、研究作者之一Jason Forman表示,自己在经过近10年的研究强调这种安全差异后,还没有人找到确切的答案。他指出,如果控制汽车年份、乘客和驾驶的年龄、身高、体重、BMI及与方向盘的靠近程度等因素,即使系好安全带,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女性更易受重伤或死亡。

Jason Forman表示,“我们知道男性和女性在人体结构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女性的骨盆通常比男性更宽更浅,女性脂肪通常集中在腰部及大腿周围,男性则集中在腹部,男女在骨骼、韧带及其它组织的基本机械特性也存在些微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安全带作用在身体的方式。此外荷尔蒙的变化也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僵硬度及遭受冲击的程度。Jason Forman指出,虽然已知各种因素,但哪些因素影响较大及如何作用,目前仍“尚未完成研究”。

(英文版:https://news.virginia.edu/content/study-new-cars-are-safer-women-most-likely-suffer-injury)
>> 這方面的問題也算是品蔥的月經內容了,以前我也參與過幾次,但坦白說成效不大,佩服題主的努力不過很...


证明我来品葱还不够频繁,老是错过哈哈

我对女权本身不了解,一直以来我只有主观的看法。我听完这本书觉得有理有据,适合品葱(光文献出处就72页……),于是想分享一下。问题在于我没有能实际引用的章节,国内也还没有译本。
没想到就变成聊女权了~

这样和大家讨论给我动力去看别的资料,扩展一下对此话题的了解度。
>> 某程度上我覺得社會是 top50%男性受優待,然後是女性,然後是below average的5...


你的观察有一定道理。社会可能如此。他们遭遇不公可能是因为你说的几种原因(不论什么原因都不该被歧视),而据我观察生活中女性被歧视、物化往往只因为她们是女性。哎,不论是改善女性权益还是底层人民的权益,都是前路漫漫啊。


https://www.163.com/dy/article/D64HR7GM0525KMVT.html

有些女工人在工地上做的活基本上都是杂活,活轻的她们在做,一些重活她们也在做。工地上做杂活的女工人是最忙碌的,工钱也是最低的。图为一位女工人在整理着钢筋,在工地上上班的女工人,工钱要数扎钢筋工作岗位的高。但是再高也没有男钢筋师傅工资高。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45373705/
这个结论与另一个关于女性就业的报告是一致的:在基层职业流动里,只有一个失去其原有吸引力的工作,才会招揽女性。说白了,基层女性就业,是在“吃剩饭”。
>> 喜欢你的观点。如果大的舆论环境真是如此就好了。至于你说为什么不能把两个议题分开,讨论一方就要谈...


握手表情包。我感觉西方舆论环境是这样的。那些希望女性能被优待的女拳是常年挨骂的哈哈。
在reddit上看大家讨论女权时不太有人呼吁关注男权,可能我不习惯。
和国内的人聊容易变成比惨。:(
stargazer 品葱娘创作者 回复 XDunknownXD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8...


看來你連自己引用的資料 也沒看全,
文章便有提及近年女性接受臨床試驗的比例有所上升(但對作者來說這程度的進步尚不足夠),
而且還有提及避免女性接受臨床試驗的歷史要素:

Moreover, until the early 1990s,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ere kept out of drug trial studies due to medical and liability concerns about exposing pregnant women to drugs and risking damage to their fetuses -- as was the case in the 1950s and '60s with thalidomide, which caused limb birth defects in thousands of children worldwide.

這下子便陷入了兩難的局面了,
若開放更多女性接受臨床試驗,便提高出現類似上述事故的風險,長遠來說便有女性受害;
但若因此而有所規避,則會因缺乏數據而有機會忽視其潛在問題,長遠來說還是有女性受害......
這不是怎樣選都會被罵歧視嗎?
XDunknownXD 回复 FallenLucifer 🤬不友善用户
>> 汽車方面算我有缺失。手機方面倒是好笑,我朋友買兩台Iphone,一大一小,他老婆立馬要了大的,...


嗯,我同意,我只是举了个隐约有印象的例子。这本书里还有好多好多案例和数据。说不定你可以否认掉一部分,那其余的呢?(我已经不太清楚我们在讨论什么。。)
stargazer 品葱娘创作者 回复 XDunknownXD
>>在reddit上看大家讨论女权时不太有人呼吁关注男权,可能我不习惯。

reddit一來要看是甚麼討論區,二來管理員都被左膠滲透得七七八八,
兩性權益的爭論自然買少見少。
>> 看來你連 也沒看全,文章便有提及近年女性接受臨床試驗的比例有所上升(但對作者來說這程度的進步尚...


谢谢我有看到,这很重要啊,同一种药物:
1.女性测药时生病 = 药物不适合女性
2.女性不测试药物 - 直接服用由男性测试的药物 - 生病 = 药物不适合女性
3.女性测药没生病 - 之后有后遗症 = 药物不适合女性

事实就是孕妇也需要吃药的。如果怕责任问题,那只好把药物归类于‘not tested on pregnant women’,不建议孕期服用。

所以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难题不是吗 XD 数据有问题,需要改善。

本书中光记载参考文献就占了72页,数据、案例很多。作者研究完,觉得性别数据缺口是存在的,而数据缺口导致了女性不被看见,从而导致习以为常的歧视。

我们是在近些年才看到女性的存在,以往历史里对女人单独的记载有多少?个体存在,而不是作为某某人的妻子。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相关讨论是好迹象~
stargazer 品葱娘创作者 回复 XDunknownXD
>> ...(我已经不太清楚我们在讨论什么。。)

>> ... 从而导致习以为常的歧视。

正是在討論現代女權這種凡事都當成歧視看待的態度,
直截了當地說,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的扣帽子態度只會把問題複雜化。
連汽車的假人測試數據範圍未及完善,有改進空間
都能誅心論說是歧視,是當全世界都想惡意相待你們啊?

>> ... 我们是在近些年才看到女性的存在,以往历史里对女人单独的记载有多少?

這種以今釋古,外加無視其他客觀要素
(在這裡就是「記錄媒體的不足」、「因天災人禍而紛失」, etc.)
的看法亦正是現代女權備受爭議的原因之一。
>> 正是在討論現代女權這種凡事都當成歧視看待的態度,直截了當地說,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的扣帽子態度只會...


引用我原帖中的最后段落:

本书讨论的是女性数据缺失,所以女性被遗忘,生活在世上更加不便。[...]本书所说的数据平等是世界需要把女性考虑进去,问一问女性的意见。

——

這種以今釋古,外加無視其他客觀要素
(在這裡就是「記錄媒體的不足」、「因天災人禍而紛失」, etc.)

——

你说的这些真的客观吗?是历史文献中多数描写女性的段落恰好都被火烧被虫子啃了么……
记录媒体不足为何没有影响男性被记载?
stargazer 品葱娘创作者 回复 XDunknownXD
>> 引用我原帖中的最后段落:本书讨论的是女性数据缺失,所以女性被遗忘,生活在世上更加不便。[......

原來歷史文獻已證明了從古至今的人類至但凡是男性都有記載下來啊?那還真是學術奇觀呢。
>> 對書本身自然沒有讀過但是題主請現實一點,我現在給你選了,一個身高150男性長相醜陋的男性,和一...

如果是相貌威严的身高170的男性和相貌威严的身高170的女性,假设他们其他因素都一样,你又会选听谁的?要求女性比男性优秀得多才能在两者间选择本身不就是对女性的系统性歧视?
FallenLucifer 🤬不友善用户 回复 XDunknownXD
>> 嗯,我同意,我只是举了个隐约有印象的例子。这本书里还有好多好多案例和数据。说不定你可以否认掉一...

這樣說吧,中間樓層有一個回覆說的很好,就是市場是經濟化運作的,設計主要都是為了賺取最大利潤。

如果你要拿汽車做例子,你認為因為假人做測試都是以男性作為基準工具,那我反過來問你,為什麼汽車保險女駕駛比男駕駛便宜? 我可以回答,是因為在理賠上保險公司看到女司機的理賠個案與金額比男司機更低,那邏輯地就是說,女性出現意外的機率理應相對較低。

那麼,如果汽車裡的安全設計在只提供基本措施下,以最常發生意外的男性,以170公分最平均的身高去作為假人測試工具是不是更有合理性?

非要說的話,有沒有改善空間?有,例如像小孩子的座椅一樣特別去製造,但卻不是去改動那個170公分的假人。

我有時候很厭倦女權,因為女權只強調權利,不說義務,也從來不懂得欣賞不一樣的美。男人女人,在天生的設計上就是互補的,如果你有看過脫口秀演員Bill Burr在節目上說關於女人在NFL裡的行為,你就會明白到,大部分女權想的是從男人已建立好的東西分一杯羹,是捷徑,而卻不想自己去建立一點什麼給廣大女性。(這部分說的是女權在NFL裡搞什麼癌症宣傳,支持婦女等等,一直在男人的運動裡搞政治正確,卻從來不想自己建立一個女人的NFL去宣傳她們要想的東西)

再次強調,男人女人各有所長,女大權麻煩去學會欣賞自己各種優勢,去建立屬於自己的領域,而不是整天在男人的領地裡揪小辮子。
很容易记起的一个例子,瘟疫开始流行后,女性医务工作者面临比男性更大的困难。在防护服方面,原因之一就是号码偏大,没有适合女性的尺寸。
是的,很多时候,偏见就是这么自然而然的存在,就像是空气和水一样。

我记得有教定量分析老师就喜欢拿跟女性有关的数据做例子。他的很多例子都让我惊讶,发现我居然从来没有想过/意识到这个问题。比如他举了个女性寿命和生育的例子,数据上,女的生的孩子和她的寿命是呈反比的。换句话说,生孩子会对女性的身体造成伤害,缩减女性的寿命。

我刚看到的时候特别惊讶。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这个。男的一直在强调自己服兵役多危险,自己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但是我那次是第一回直观感受到,生育也很危险,女性为族群生存同样冒着生命危险。
我在知乎上看到男女对立相关问题时,发现只要是为男人说话的回答,经常会贴上“存在性别相关争议观点”这样的标签,或者直接删除,禁言。不信你们你可以去搜搜城市猎人和爱分析的金融男等男权大v。中共实际上一直打压着普通男人的话语权,而对女人则比较宽容。就像中小学老师会告诉男生不可以打女生,而女生打男生老师是不管的。在网上也是女人可以攻击,男人不能反抗,反抗就封你号。中国人像猴子一样,猴王拷打着其他公猴,垄断母猴的交配权,繁殖权。中国人是用舆论压制以及法律偏袒女性让中底层男人沦为奴隶,供养女人和中共。
中国女人的地位要比绝大多数男人高得多,我原以为品葱没有共产党控制,应该不会有女拳言论,没想到为男人说几句话也被封了个号。
我真的不理解,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不让我说话?
>> 原來歷史文獻已證明了從古至今的人類至但凡是男性都有記載下來啊?那還真是學術奇觀呢。


我的原话有说‘男性都有被记载’吗?曲解我的话对话题没有任何帮助。

对于历史记载,我的观点就是留下的记录明显男多女少,且女性多数作为男性附属品而得到记载。你上一个回复是在说:女性之所以没得到足够记录是因为客观因素,如记录媒体不足,因天灾人祸而丢失。(我理解的对吗?)

我答:记录媒体不足为何没有影响男性被记载 / 的次数远多于女性?(加上这几个字)

我们彼此交流很多次了。你认可我之前说的任何话吗?你不断在挑刺,然后我解释了我的观点之后你又要跳到下一个话题。如果你本来就是不想听我说话,只希望我闭嘴听你说,那我们不必多聊了。
XDunknownXD 回复 FallenLucifer 🤬不友善用户
>> 這樣說吧,中間樓層有一個回覆說的很好,就是市場是經濟化運作的,設計主要都是為了賺取最大利潤。如...


引用我自己回复别人的话:

呼吁女权不是让男性为女性付出更多。比如多彩礼、做男人要有车有房、男人需要同时顾家还要养家,这些本质还是把自己当附属品看待。趁火打机的双标女拳当然有,喜欢被养着的也有。

我相信真正在乎人权的人是不会对男性遭受的压迫视之不见。女权、blm、lgbtq这些本质上都是在呼吁平权。趁火打劫的那些人声音总是最大最夸张,不论在什么场合都有的。

——

可能因为在我眼里你说的义务是理所当然的吧,女权不是以性别占便宜,而是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我原帖里也很明确,没有要求大家一样,和你的看法一致,大家本来就是不同的,世界才多彩。

我不知道你说的‘大部分女权’是谁,我只知道我身边这样想的人是少数。

我对nfl还有这个汽车话题都没有可说的,不够了解。
你这段话里提到的话题(分羹、市场经济、义务、男性领域)本书都有概括,并且是通过探讨性别资料的缺失来聊这些话题。看你用繁体字,如果是是台湾人的话有台译本,叫《被隐形的女性》。
stargazer 品葱娘创作者 回复 XDunknownXD
>>...记录媒体不足为何没有影响男性被记载 / 的次数远多于女性?...

那要看該個體是否值得記錄下來,
然後關於「怎樣才算值得被記錄」這是一個浮動的標準,
會牽涉到像是人類生理構造、氣候環境、社會結構、人文科技等各項因素,
記錄下來之後,還要看該記錄能否流傳下來和能否被正確解讀。
如果你硬要把這錯縱複雜的關係扣成這是在歧視女性,
就像你硬要把婚姻關係扣成「付屬品」那樣的話,
那真的如你所說,雙方無需再談,
亦難怪其他用戶一開始就懶得廢話。

>>...你认可我之前说的任何话吗?...

為何要認同「2+2=5」一般的話語啊?
書中指出數據在各方面有更多改善的空間(2+2),但全都都結論到歧視上面(=5),
這種有不足之處就立即扣帽子說歧視的態度,只會把「歧視」這指控貶成無足輕重的廢話。

>>...然后我解释了我的观点之后你又要跳到下一个话题。...

大家都半斤八兩,你本身也規避了鄙人關於
「現代女權這種凡事都當成歧視看待的態度」的論點。

>>...女权、blm、lgbtq这些本质上都是在呼吁平权。趁火打劫的那些人声音总是最大最夸张,不论在什么场合都有的。

>>我不知道你说的‘大部分女权’是谁,我只知道我身边这样想的人是少数。

既然你宣稱身處外國,那理應在搜集資料方面沒有任何阻礙,
那敢問上述這些本質良善的團體有正視這些失控的部分嗎?
對此下了多少苦功去導正?
又有多少苦功成功了呢?
雖然依你那句「不论在什么场合都有的。」來看,
這些「小部分」對你來說根本不值一提就是了。
>> 我在知乎上看到男女对立相关问题时,发现只要是为男人说话的回答,经常会贴上“存在性别相关争议观点...


你的很多结论都是错的,我想一条条反驳。如果你乐意的话,我们可以友好交流。

1. “中国女人的地位要比绝大多数男人高得多”。错,如同墙内的粉红会标榜中国是世界上女性地位最高的国家一样,然而这种说法是彻彻底底的错误的。根据2021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国在156个国家中排名107,其中出生性别比排名倒数第一。也就是说,中国是世界上杀女胎/女婴最多的国家。如果是中国男性,无论再怎么底层,也不会出生前就被杀死吧?女性连生存权都没有,地位能说比男人高?这是最基本的生存权上的差距,其他权利的差距我后文一一再谈。

另外,你当然可以像粉红一样说这份报告是国外在辱华,就像中国的民主指数垫底一样。但事实摆在面前,中国的女性权利在习近平上台后迅速后退,不断后退。

2. “法律偏袒女性”。错,先不说中国有没有法律这样东西,中国就不是一个法治社会。但现行的中国”法律“你就找不到偏袒女性的点呀。很多法庭判决显示了中国司法在性别上的不平等。对于婚内的杀人案件,如果是女杀男,那大概率是情形恶劣,判重刑(死刑);如果是男杀女,那就是情感纠纷,可以轻判。甚至男对女的家暴,会被共匪认为是家事,男方一点惩罚都没呢。反倒如果女方在日以继夜的家暴后决定反抗,杀死了男方,那可不会被判正当防卫,而是情形恶劣,重刑侍候。

3. ”中小学老师会告诉男生不可以打女生,而女生打男生老师是不管的。“ 如果有老师真的完全不管女生打男生,那这个老师确实有大问题。但你在提出这个论点时有没有考虑男女间的体能差距?如果同样是小打小闹,男生打女生伤害大些,还是女生打男生伤害大些?我作为一个男生,从小到大即使有女生打我,也绝对不会打疼我,但要是男生打我的话,那可危险了。举这个例子的你有考虑过喜欢打架的学生多是男生还是女生?那当然是男生多呀。你经常听到老师说”男生不可以打女生“那是因为男生就是打架多,而女生打男生的情况少见很多,所以听到的”女生不可以大男人“就少了。

4. 关于知乎上的删除,禁言。我想我看的和你完全不是一个知乎,或者我们都因自己的立场而在输入信息时就有过滤。比如你说“只要是为男人说话的回答,经常会贴上“存在性别相关争议观点”这样的标签,或者直接删除,禁言。”但我可见知乎上全是支持男权的发言呢,知乎上对于女权主义或者平权是清一色的嘲讽。也许是我所看到的这些支持男权的发言,在你看来都是正常的,中立的发言。就像如果我用一个分数量化的话,假如男女平等是0-100里的50,完全的男权是100,而我认为知乎上的主流观点是处在80,而你认为80才是男女平等,才是中立,并不算是为男人说话。而有一些男权博主进行了95的发言,你才会捕捉到它,认为这是在为男人说话,但95的发言在知乎看来都很大争议,于是删除。我反对删帖封号这些审查行为,此条只是为了解释我和你看到的知乎为何差距这么大。你要是提微博为例子还好,毕竟即使现在女权的声音被剧烈打压下,微博上还有有一小片女权主义者的发声空间的。但现在知乎是彻彻底底的偏向男权了。

5. “在网上也是女人可以攻击,男人不能反抗,反抗就封你号。”同上一条,我在网上看到的男性对女性的攻击可多了,在你看来这些都不是攻击吧(都是中立发言)。比如将所有女权主义观点污名化为女拳进行嘲讽算不算攻击?(就像粉红将所有批评党国、支持普世价值的人污名化为公知)我想你应该不认为是攻击吧,毕竟你所在的平台(知乎)都是对女权广开嘲讽,你因为自己的立场就将这些认为是中立的发言,而不意识到。只有言辞恶劣到平台也不能忍的程度的攻击,才会被封号,这些才会被你意识到。

6. ”中国人是用舆论压制以及法律偏袒女性让中底层男人沦为奴隶,供养女人和中共。“ 法律偏袒男性我已经说了。然后对于”舆论压制“这点,也是同上条。明明现在墙内充斥了支持男权,嘲讽女权的言论,而女权的发声空间越来越小(豆瓣的女权相关组最近全都被封了),显然舆论压制女权呀。

“让中底层男人沦为奴隶,供养女人和中共。” 供养中共,对,但也应该改成“让中底层人民沦为奴隶供养中共”。

中底层女人就不需要工作了?就有现金拿了?哪个中底层女人被供养了?我猜你会说结婚后女人做家庭主妇,那就是男人供养女人。首先,女人作为家庭主妇进行的家务劳动算不算劳动?家务劳动也是劳动!不信你看看请一个家政需要花多少钱。

其次,就算你还是认为结婚后是男人在供养女人,那好,现在很多女权主义者呼吁女性不结婚。那女性不结婚,靠自己独立生活,那不就是不用男人供养了吗?男人的供养对象就从两个(“中共和女人”)变成了只有一个(“中共”),不就更轻松了吗?你怎么就不同意呢?
>> 是的,很多时候,偏见就是这么自然而然的存在,就像是空气和水一样。我记得有教定量分析老师就喜欢拿...

中国女人寿命比男人长五年呦,但是退休早五年呦。
诚恳地探讨,我对于单一数据指标的统计结论常抱有怀疑的态度,在世界里,正太分布几乎统治了所有领域,这似乎是一种纵贯地球的现象,因此,任何单一指标数据的统计都可获得“多少”、“大小”、“高低”的结论,我与现实朋友讨论女权问题或者说统计问题时,常说一个我编的假设。假设我们以十二星座作为统计主体,统计人类社会中十二星座的人均收入、单身率、离婚率,或者就以楼主所举的例子,汽车安全座椅高度更适合十二星座中的哪一个星座呢?

 由于正太分布的存在,我们的统计数据必然可以得出一张包含人均收入最高星座或人均收入最低星座的量表,也必然可以得出一张最合适当下汽车安全座椅高度的星座或最不适合当下汽车安全座椅高度的星座,即使我们以十二星座为划分标准,也必然可以得出一张涵盖,车祸死亡率最高的星座或车祸死亡率最低的星座。

而根据这些以十二星座为统计主体的量表,由于正太分布的存在,我们可以从中区分出“既得利益星座”、“被歧视星座”,至少可以说十二星座中存在隐性、不易察觉的不平等,甚至开发出一门学科“十二星座权”学。

然而我认为,这种统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甚至是荒谬的,同样,以单一男女、贫富、城乡为指标的统计,我对于他们的信度都持怀疑态度。

事实上,由于理性科学主义、统计学已经极大的控制了社会学、历史学,我们其实常常可以看到,不少精通统计学的人文学科学习者很多都转投了经济、金融、外贸行业。统计学的确对人文学科有所助益,同时提供了看待世界的直观视角,但这种对于统计学的无限制的滥用所得出的结论,我不敢苟同。尤其是当代左派学者对于统计学滥用所得出的结论,我不能支持。

换句话说,我认为本书作者所做的统计量表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这种统计现象能否作为“女性受到男权社会压迫”的论据,我持怀疑态度,再进一步,我甚至认为,如果某一位精通统计学的学者,他一样可以从很多领域统计出“男性在现代社会受歧视”、“男性受女性压榨”的论据(类比我所举的以十二星座为主题的统计)。

再谈谈,我是如何认识女权的或者说如何认识中国女权问题的吧。水平有限,如有错误或者冒犯,希望诸位指正、海涵。

一、私以为,1968年后狂斌突进之女权主义,似乎是作为苏联入侵布拉格后,导致社会主义灯塔彻底破灭,因而左翼诸人不得不寻找新的左翼运动坐标、新的左翼运动象征,左翼诸人所寻的三大新坐标,我妄自总结为:女权主义、毛主义、性解放主义。同时,我也认为,左翼诸人的行动似乎也是托洛茨基继续革命论的延续,既然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希望已逐渐缩小,那么就转而进行观念上的左翼圣战(这或许可用吉哈德的概念配合理解,如果依照一些经学家对于吉哈德的理解,人类必须不断从观念上对自己脑海、精神中所存在的恶魔不断发起进攻)。

因此,我对于1968年后所狂飙突进之女权,不仅不愿支持,而且毫无好感。

二、无论从个人经历还是家人、亲人的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毫不犹豫而且诚实地说,作为一个女性(本人是男性)哪怕在中国大陆社会上取得了极高地位(政治、经济、权力地位),也避免不了被性骚扰,对于中高层男性而言,他们就像走进一个高级商店的顾客或者像一个猎手那样,去选择、引诱女性,而对于一些中低层男性而言,他们自知自己出不起“购买”、“引诱””高价值“女性的加码,因而干脆肆意挪揄、骚扰女性,就像购买不起豪车的男性嫌弃豪车的种种不是一样。

因而,我的确认为女性存在被歧视的现象,而且感到恶心。

三、中国的女权问题,首先要正视一个大背景,即 雌力雄起 雄力衰弱,美国前心理学家协会的会长(男性)对这个问题有专著讨论(很抱歉,我记不起书名了),即女性学生在专注度、注意力强度等等方面相较于男性有优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男性在这些女性的强项方面,反而越发退步,事实上,我们平心静气的看看周围的一些现象与统计结论,如”美国女性大学升学率在逐年提高,男性逐年下降。“ ”中国境内学习拳击的人数,女性超过了男性。“

事实求是的说,这些统计和结论能与周围现象想匹配,女生学习成绩更好、升学率确实更高,考研基数大,成功率似乎也高于男性,对于自身身材、身体健康的追求比男性更强些,且性格与情绪较男性更适合21世纪以来的金融白领、公务员生活。

因此,我对于中国女权的看法,首先这个话题可以说专属于中国的城镇或者由中国乡村考入211、985或者普通一、二本的女性,事实上,本人关注中国女权较早,大约2014年,本人在读高中时,就开始尝试阅读第二性,中国女权问题的发酵,似乎是当时的城市中上层出身女性所讨论的话题向中下层的蔓延,即当下的女权热潮,在我看来,有一股延时性,即,中上层女性已经讨论完毕,随着话题下移,渐渐转移到了中下层女性手中。

而在 雌力雄起 雄力衰弱 的大背景下,中下层男性实际已经不能更适应二十一世纪以金融、行政、外贸、应试、社交为核心的主流政商文化了,而女性则更适应,因而她们与她们所对应的男性实际上处于两种不同的对位文化中,这在审美上的体现非常明显,即 中下层出身男性 对于白瘦幼女性的喜爱,事实上,如果我们观察20世纪40至50年代好莱坞乃至更后期所出名的佳人形象,可以发现明显的不同,而观察民国时期甚至改开早期所的著名电影明星,我们能很明显的发现,这些佳人形象与白瘦幼形象的差距,原因何在?这实际上是不同阶级的审美趣味,2008年后,中国电影产业相对于之前电影产业的差别即在于,2008年前的电影电视剧取悦的是中国大陆社会中的中上层、知识阶级群体,而之后则取悦“屌丝”,原因是中上层、知识阶级群体已经有了更多样化的精神享受,他们不再通过电影作为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工具,而更多用于满足捞钱的需要,因而,就必须与中下层迟滞的精神需要相合,想必大家应该了解,在70年代、80年代,去看一场电影,并不属于中国大陆普通人的娱乐项目,它带有强烈的阶级性。

因而,我的答案可以出来了,2015年后,多数中下层男性迟滞在老式的城市、乡镇、农村文化中,而同阶层的中下层女性由于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更快的接受、融入了过去中上层阶级所打造的城市文化,自然而然,无法在忍受同阶层男性了。所以,以我之见,表面上是女权问题,实则是在 雌力雄起 雄力衰弱 的大背景下,男女之间的发展出现了错位,一个适应金融、行政、外贸、应试、社交为核心的主流政商文化的女性,遇到同阶级男性,大概率会感到被冒犯。

最后,第一次在品葱发言,看了两天,注册一天,感觉品葱的诸君,共同点只有反共而已,实际上大家的意识形态是五彩斑斓的版图。

从不在墙内如此坦诚的打字、发言,希望大家捧场,有错误和不同意见,欢迎指出。
>> 你的很多结论都是错的,我想一条条反驳。如果你乐意的话,我们可以友好交流。1. “中国女人的地位...

有一个名词叫女本位主义,雌性是繁殖主体,雄性只不过是提供基因多样性的种子,雄性性欲是雌性的数倍,因为性欲和雄性激素正相关,性欲强的雄性天性就比较贱,天生就更不关心自身性别的利益。而且男人兴趣比较广泛,关注两性问题的就比较少,女人则是把大多数精力投入到这上面来,网络舆论上男人根本不是女人的对手,甚至很多男人对抵抗女人是极其抗拒的,因为它根本不符合进化本能。即使是这样中共还是要打压男性权益的言论自由,谁叫上层男喜欢女人,而男人又贱又能干活呢?这在逻辑上是很合理的。
中国对于男性权益的压制你看不到我很无奈,就比如知乎,男权大v爱打拳的金融男,他不过是把女人的言论性别互换,或者直接把女人的言论摆出来就会被贴上性别相关争议观点的标签,还有那些被删除的回答你就根本看不到了。相对应的,女人发表那些挑事言论我没见过被贴上性别相关争议观点和禁言。
男人天生在这方面就弱,还要被中共控制舆论,你能看到的都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你还是被墙内被控制舆论洗脑了,或者说只是因为对你有利,你就支持。
>> 有一个名词叫女本位主义,雌性是繁殖主体,雄性只不过是提供基因多样性的种子,雄性性欲是雌性的数倍...


虽然和你立场不同,但我觉得和你讨论很有意思,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继续。为了方便讨论,我会在我的回复里用Q1, Q2标记出我提的问题。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期望得到你的回复。

首先我承认每个人会因为自己的立场,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就会有过滤,比如你对男权言论被知乎删除会更敏感,我对女权言论被删除会更敏感。(我澄清一下,我反对审查,所以无论是你所在意的男权被封号,还是我所在意的女权被封号,在我看来都是反对的)你认为的“女人发表那些挑事言论我没见过被贴上性别相关争议观点和禁言“ 在我看来这都不是挑事,只是正常合理的发言。而我认为的知乎上充斥着“男人发表挑事的言论”在你看来估计就不是挑事,只是正常合理的发言。我提出这点不是为了批评,只是为了点出我们的不同,但不影响我们仍可对一些具体议题进行讨论。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我会因为自己的立场而对“男权发言”有所忽略,那你可以和我讲下,你所要追求的“男性权益”是什么?你认为中共打压了哪些方面的男性权益? (Q1)

你在上条回复提到例子说到了中共对于男权发言的打压,那我和你说明了中共对于女权发言也是一样的打压(只不过因为立场被你忽视了),所以中共对于所有不利于它统治的发言都是一样的打压。如果你追求的“男性权益”是指言论自由的话,那我想我应该是和你同一战线的,我是要追求所有人的言论自由,即使对方观点和我相异,我也支持他们发声的权利。

如果你说“男性权益的压制”是指在经济上,中共对于男性的剥削。那我首先支持反对剥削,必须得推翻中共这个寄生虫,因为中共的体制,或者说所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就是一个劫贫济富的体制,非常无耻。但我想提醒一点,女性也是受剥削的呀!

你提到“上层男喜欢女人,而男人又贱又能干活呢?”那么我们首先排除上层男包养的情妇,而对于其他没有被上层男包养的绝大多数女性,你是认为她们不用干活?还是不能干活?还是不应该干活?(Q2)

我有一个猜测,仅仅是猜测,我猜你大概是觉得干活的都是男性,女性只要和男的结婚,被男的供养就不用干活了;而且女性必须得选这条路,不能自己去干活来养活自己。请问我的猜测是对的吗?你是这么想的吗?(Q3)

所以我必须指出,女性在婚后的家务劳动以及育儿都是“干活”的一种!我们经常看到在中共的剥削体制下,很多男性都得996干活,而鲜少照顾家庭。但男性在被中共剥削的同时,也有一个婚内的女人可以被他剥削。请问996加班没有时间照顾家庭的男性,回到家后衣服谁洗?饭谁做?孩子谁带?家里谁做清洁?那都是他的妻子呀。如果男性没有可以作为免费劳动力的妻子,那这些活交给家政做得支付多少酬劳?

请问你看到这里,仍然认为女人没有干活吗?(Q4)

最后说下,我希望争取的在中国的女性权益(部分):

1. 胎儿/婴儿阶段免受杀害的权利。
2. 求职不受性别歧视的权利。
3. 婚后不被家暴的权利。
4. 离婚自由和生育自由。
5. 家务劳动的价值被认可。

我猜第1,3,4点你应该都能赞同。第3点涉及到你说的“雄性性欲是雌性的数倍”,所以男性的暴力指数远远高于女性。女性遭遇家暴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现在的中国由于法律和警察和稀泥,家暴一方很难被起诉,被定罪,同时由于共匪限制离婚,受家暴的一方还不能脱离家暴的持续伤害。(比如共匪发布的离婚冷静期政策,以及很多法庭对家暴案件的离婚判决,都说什么“感情仍未破裂,不判离婚”。

所以,中国女性必须拥有离婚自由,才能在丈夫开始家暴后保护自己的性命。生育自由则是要求彻底废除计划生育,对因计划生育被强制引产的女性道歉,返还超生罚款,并且对因强制植入避孕环而引起健康问题的女性支付医疗赔偿金。

对于第2,5点,我猜我和你的分歧相当大。你大概是认为女性不适合干活,所以活该受歧视,而且家务活没有价值。

再提一点,要实现我说的女性权益,必须的一步是推翻中共, 建立宪政。只有拥有民主、自由和法治,这些权益才可能真正实现。

好了,说完作为女权主义者,想争取的女性权益。那么我也想听听,你想争取的男性权益。
>> 诚恳地探讨,我对于单一数据指标的统计结论常抱有怀疑的态度,在世界里,正太分布几乎统治了所有领域...


很高兴看到你提到了统计学。不妨让我补充一下一些我对统计学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你在你的例子里没有考虑到“统计误差”这一因素。如果我们对十二星座的车祸死亡率进行统计,那么显然会发现一次统计中,会有死亡率最高的星座,死亡率最低的星座。这时我们可以以此得出结论吗?不能,我们还得看统计结果是不是在误差的范围内。

统计学会有很多手段来检验结论的可信度。其中一个是p值,p值小于0.05被认为是确定实验数据可靠性的金标准。这个标准支持了大多数已发表的科学结论,违反这一标准的论文很难发表,而且也很难得到学术机构的资助。

如果统计的结果差异很小,那么显然通不过p值检验,没办法发出一篇“某某星座车祸死亡率最高”的论文。只能发出“各个星座的车祸死亡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这样的论文。

而且你误用了正态分布一词。你说每个星座的车祸死亡率符合正态分布,然而这否认不了统计结论的合理性。统计结果的误差符合正态分布,有高有低,但相差不大的时候统计学就会认为“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只有相差大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搞出大新闻来。

口说无凭,数据说话。女权主义者已经摆出统计数据,女性的车祸死亡率接近于男性的2倍。这个差距早就超出了统计学差异。你要是做统计,能发现某个星座的人的车祸死亡率能比其他星座高这么多,并且排除实验误差后,那也一定能发篇轰动的论文。

其次,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相关性≠因果性”。即统计结果显示两者存在相关性,但不一定就是因果性。比如统计结果显示儿童溺亡的数量会和可乐的销售量正相关,但这不存在着因果性,因为两者背后有同样一个因,即“夏天来了”。

现在女权主义者给出了相关性的统计,即女性的车祸死亡率比男性高很多。女权主义者同时给出于因果性的假设,即“女性的车祸死亡率是因为汽车制造时忽视了女性”,并且给出了解决方案“制造汽车时,除了男性假人外也要使用女性假人”。

如果你想驳斥这一个基于统计结果的女权主张的有效性的话,你可以从2方面入手:

1. 否定因果性的假设,即否定“女性的车祸死亡率是因为汽车制造时忽视了女性”。你可以去证明是其他因素导致了统计结果的差异,比如是女性的身体结构就导致了无论怎么设计汽车都会死得多。

2. 否定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即去证明使用女性假人也无法降低两性死亡率的差异。

但是女权主义者也可以从第2点下手,比如,如果有一家汽车制造商使用了女性假人,并且证实最终的车型会使女性的死亡率降低的话,那么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就得到了证实。

最后说说我是一个男性,为什么支持这个议题。在汽车最先发明的时候,肯定只考虑了很少一部分人,比如按照平均体型的男性去设计座椅。然而随着汽车逐渐普及,那么各种身材的人都应该值得厂商去考虑。比如儿童不适合坐在现在的座位上,于是就有了儿童安全座椅来降低儿童的死亡率。现在女性发现自己的死亡率过高,于是要求设计汽车时除了考虑男性的身材外,也要考虑女性的身材。这个诉求也是和此前汽车行业的进步一脉相承的逻辑。充分考虑每一个人,也是社会的进步。
是专门关注女性的公益组织多,还是专门关注男性的公益组织多?公益组织也可以替换成政府部门。
我猜你们和我一样,都见过乳腺癌公益广告,但是同样是性别高发癌症的前列腺癌公益广告谁见过?
日本男性的自杀率一直是女性的两倍以上,而媒体的报导标题却是《疫情期间女性自杀率激增》
https://i.imgur.com/6FoIJwU.jpg
这修辞堪比统计局。

然后有人告诉我,被忽视的是女性..
>> 是专门关注女性的公益组织多,还是专门关注男性的公益组织多?公益组织也可以替换成政府部门。我猜你...

为什么外卖骑手九成以上都是男性?原因无非就是女性的经济压力更小/更容易找到比当骑手轻松的工作。这里引申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男性赚的更多,但是消费能力却不如女性。王思聪某次为了庆祝他的战队胜利,在微博搞了一个抽奖。抽奖结果发现一百多个中奖者只有几个是男的,后来被挖出来,原来微博给大部分男性用户都打上了“垃圾用户”的标签,垃圾用户是没有中奖资格的。忽视你还不够,还要标注你是垃圾。
>> 诚恳地探讨,我对于单一数据指标的统计结论常抱有怀疑的态度,在世界里,正太分布几乎统治了所有领域...

我个人认为,很多国内所谓的雄衰雌长之类的言论,很多都是,呃,拾西方890年代的牙慧。真的,首先,女生毕业成绩好有什么用呢?用人单位依然表示,我哪怕用成绩更烂的男生都不用女生。这种情况下,女生成绩好根本转化不成经济能力。

至于女生更适应城市文化所以对白瘦幼表示厌恶;而男生不适应所以喜欢…不是,女生也喜欢白瘦幼的男生啊。女生对白瘦幼的厌恶实际上跟男生讨厌娘娘腔的男性一样,女生对健康女性的喜爱跟男性喜欢施瓦辛格一样。对白瘦幼的喜爱,本质上是权力欲和好掌控。对古铜色皮肤和健康身体的艳羡,是慕强,是希望自己也能变成自信有力的男人/女人。女生也对喜爱的男生有控制欲的,你看她们恨不得idol为自己守身如玉,连抽烟都不行。这跟男生对少女偶像的要求有啥区别?都是清纯,天真,忠贞。娘娘腔的男性已经在男生里面被批倒了,现在只是轮到弱小又绿茶的女性在女生里被批罢了。

最后就是女性对于来自中下层文化的男性感到被冒犯。我觉得其实男的也会讨厌中下层文化的女性吧。抱怨自己女友行为粗鄙不会点牛排\品酒的文章,在早年装逼如风的知乎真的是一抓一把。至于对广场舞大妈的批评,那也很多啊。而且女性也很讨厌行为粗鲁,以自我为中心,不懂社交礼仪的女性。
>> 很高兴看到你提到了统计学。不妨让我补充一下一些我对统计学的看法。首先,我认为你在你的例子里没有...

受教,有道理
>> 我个人认为,很多国内所谓的雄衰雌长之类的言论,很多都是,呃,拾西方890年代的牙慧。真的,首先...


成绩良好只是一方面而已,事实上,女性不是单纯考试成绩好,而是较男性更适合21世纪以来的主流整体性文化,即我所说的,以 金融、公务员、外贸、社交、应试为整体的商业、行政文化。这一点很多统计学上都可以验证,例如你提到的女性经济效益,女性在金字塔尖人群的数量与收益确实还不如男性,这是因为 雌力雄起 雄力衰弱 的文化现象要转化为人人可感知、统计学可观测的地步,还需要时间,我们如果以20世纪初英国女权运动的发轫时间来看,现在不过一百二十年,如果以1968作为时间节点,不过53年,对于一种文化趋势转化为文化现象,这些时间都可说太短,况且一些性别文化现象也能证明这种趋势,如,在社会中间层,毫无疑问已经超越了同阶层男性,这在监狱犯罪人口的性别比率体现的非常明显,刑事犯罪、甚至监狱总人口绝大多数都是男性,甚至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至于底层女性(以厂妹为例),纪录片《我爱杀马特》中,一位受访者所提到的现象,他们作为厂仔,厂妹是瞧不起他们的,也不会选择他们作为伴侣的第一考虑对象的,况且,考试、升学如果单单用经济效益考量价值,我认为不妥,考试、升学其实还代表着更换周围环境,有时候甚至是脱离社会泥潭的挽救一个人人生的重要途径,乡村中的女孩通过升学,可以逐步脱离乡村的泥潭进入城市,从这点来说,比考试能力欠缺而不得不打工甚至务农停滞在乡村的多数男性,要好太多。

另外,关于喜爱白瘦幼的现象,从我所接触的各阶级人士来看,确实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无论男女似乎都是社会中下层,另外,我并不认为是慕强,我在文字里说的很清楚,中国大陆影视剧体现的白瘦幼文化现象与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的影视(无论是好莱坞、法国电影、东欧电影、民国电影、地中海国家电影)审美文化是迥异的(我是一个黑白电影、默片资深影迷),而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只是电影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过去专属于中上阶级、知识分子,而现在下移至平民、中下阶级而已。以我个人的审美品味来说,白瘦幼是一种浅薄的审美风格,我更喜欢Gloria Grahame这种风格,对于强或弱这个审美趋向的感知,我不在意,我更在意是否健康、自信、自我,而“强 弱”这一组概念与“健康、自信、自我”没有多少关联。

文明人对于粗鲁行为的厌恶是一种普世而正常的现象,不过我要说的并不是,男性以此审视女性,或者女性以此审视男性,而是说,大量女性有能力脱离原生地域、家庭的泥潭,而男性则缺乏这种能力,女性在前进,而男性在沉沦,两者一旦接触,很容易出现一个文明人遇上粗鲁人所产生的感情。
>> 虽然和你立场不同,但我觉得和你讨论很有意思,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继续。为了方便讨论,我会在我的...


Q1 男性权益就是一个男人可以得到同等素质的伴侣,或者说同等排名的伴侣。不用付出太多或者与女方付出相当。由于男女生理差异,女方能生孩子,除了这个女方绝大多数能力都弱于男方,不可能完全对等,所以付出不好量化,这就给人争议的空间。唯有人造子宫问世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婚姻是男养女更多,中国的贫富差距,房价物价等等。让男人养不起女人,导致婚姻不稳定,鼓励女人向上层卖淫,大城市剩女很多就是这么来的,她们觉得剩男养不起她们。所以高税收伤害男人9分,伤害女人1分。
Q2 干活多少别只定性不定量,由于顶层男人聚集了大量财富权力,垄断了大量女人,而多大年龄男人又只对18到28岁的女人感兴趣,性欲又强,可以说对于普通人来说男女比例远大于1比1,形成了女方市场。所以会陷入男方付出更多都娶不到同素质女性的窘境。还有女人的干活能力本来就比男人差,她们干的活实际上远少于男人。
Q3 我当然希望女人多干活,但是这是不可能的,由于中国嫖娼不合法,以及前面说的男人找不到同素质女人所以嫖欲极强,导致嫖娼极其的贵。你可以比较一下世界各国的嫖价收入比,中国首屈一指。卖淫可比干活强多了啊,这里的卖淫指的是广义的,一切以出卖色相换取利益的都算。卖淫可不累啊,比如拍拍照片诸如此类就有无数男人付钱。这算不算干活?
Q4 家务当然算干活,但家务收益者是双方,男方也不是一点也不干家务,我查了一下2016年男人家务占比近40%,男女相差不大,而且家务也不是累活啊,很重要吗?而且这东西不好量化,我只能从直觉判断女方在家务方面比男方多付出那20%价值并不高。

求职不被歧视很容易,代孕合法就行了
然而不可能合法的。如果合法了,女人的生孩子补偿论就不成立了,按照正常逻辑只能与男人同样的付出。她们承受不住的,这时候就更能看出来男人的付出有多荒谬了,只会让男人更清醒,所以不可能合法。

我希望男人可以娶到同素质女人而不用付出大于对方,然而中共不会同意的,中国仍然是实际上的一夫多妻制国家,北京剩女也算是北京中上层男人的另一种妻。用一夫多妻制作为胡萝卜引诱男人拉磨,性欲是文明的源动力。任何国家都是男比女惨,只不过中共做的太过火了。
>> 证明我来品葱还不够频繁,老是错过哈哈我对女权本身不了解,一直以来我只有主观的看法。我听完这本书...


我一向不太支持傳播類似科普或者公眾議題的文章與思想——嗯,我想題主應該也看到了,網友的態度和立場本就如此,強求改變毫無意義。

倒不是說我認為議題本身沒有意義,但「和網友討論這些議題的行為」就......哎呀。
>> 贊同。。。。。

你知道你自己在胡搅蛮缠就闭嘴行吗,说到最后你自己都开始我没读过书我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那就拜托你回去多读书不要强行抬杠ok?
标准的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永远瞄准的是体系内部稍有地位,却不太稳固的边缘人群--比如梅根就没可能瞄准威廉,小室圭之类的男女就没可能瞄准爱子内亲王或者悠仁亲王。哈里和真子这样的人,就是典型的体系内部边缘人--他们有地位吧,好像是有的,但是又好像没有。在很多情况下就是要依靠他人的宠爱过日子的。这样的人最容易恨体制。在主流社会关系中,解构主义都会寻找那个比较边缘的群体进行渗透--在男女关系中,受过一些自由主义教育的女人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在种族关系中,黑绿韩就是渗透重点。在家族中,没有继承权却读了书的女儿,排行居中的儿子,私生子,小妾就是渗透重点。这就是伍淑清黄智贤叶刘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底层,比如完全不识字的妇女,从小照顾弟妹被卖掉当彩礼的长姐之类的,反而是倾向改良甚至保守的。
必须要男女平等,不过议会强行席位比例之类的可以不搞
这属于操弄数据了瞎搞了,人类个体之间的差异没有那么大,甚至很多用来测试的假人都没有鸡巴,只是体型上的差距而已。用这来说汽车设计不合理的,还不如说对体型小的人设计的不够友好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